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注明页码处为需要展开的知识点
第三章形式主义批评
概念:是20世纪西方第一个重要的批评理论流派,是指1915年到1930年在俄国苏联出现的一种以考察文学形式为中心的文学批评潮流。代表人物:罗曼雅各布逊、波格蒂莱夫、什克洛夫斯基、坦尼亚诺夫和艾亨鲍姆等。关键词:莫斯科语言小组,诗歌语言研究会,布拉格语言小组,技巧,情节,故事,文学性,陌生化,隐喻,转喻,韵律,意义代表主张:文学研究不应该问一部作品出自何时、何地、何人之手,而应该问它现在是什么,它作为一个系统和一个结构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所以,文学研究的焦点应该在作品的形式上,文体、语言、手法、结构、技巧、程序等应受到高度重视。
(P48)对于语言的高度重视和对于形式的密切关注,自然导致了俄国形式主义者对技巧的青睐。什克洛夫斯基、雅各布逊和艾亨鲍姆都倾向于从语言学角度,运用语言学方法在文学作品中寻求“文学性”的存在。俄国形式主义最具操作性的方法正是它的陌生化原则。在文学研究活动中,俄国形式主义者采用简单的二分法,把全部文学作品分为两大类,即诗和散文。……诗歌研究是俄国形式主义者得以立足的根基,诗歌的艺术技巧是他们集中探讨的问题。
f(P42)什克洛夫斯基强调文学艺术是独立的世界;(P44)什克洛夫斯基区分了“故事”和“情节”;(P48)陌生化基本原则只有一个,即“对日常语言进行有组织的强暴”(P44)雅各布逊强调文学性,什克洛夫斯基强调陌生化,但两者是一回事;(P45)雅各布逊区分了日常语言和文学语言;(P46)隐喻和转喻;在雅各布逊那里,手段、方式、途径永远比目的、意图、效果重要;(P49)“把对等原则从选择过程中带入组合过程”(P41)坦尼亚诺夫一方面立志确立文学作品的自立性、独立性,另一方面,他又相信这种自足性、独立性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P48)俄国形式主义后期,坦尼亚诺夫提出了“突出”的概念;(P50)韵律和意义;(P41)艾亨鲍姆在研究文学的题材、风格、韵文、结构、散文技巧时,总是采取描述性的态度;此外,他还热衷于采用语言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文学现象;布里克十分重视语法和语义两大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个案分析:艾亨鲍姆《论悲剧和悲剧式的》(P52)悲剧的目的不是让人产生畏惧,而是让人从同情中得到愉悦。(P53)独特程序;“艺术就是隐藏艺术”(P54)艾亨鲍姆关心的不是悲剧的情感、内容等,而是作品中能够唤起悲剧感的一整套独特程序。作品中能够唤起悲剧感的程序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