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今
赵王自郊迎,卒然①见赵王。臣愿君之忘之也。”信陵君曰:“无忌②谨受教。”
注:①卒然:突然。“卒”通“猝”。②无忌:信陵君的名。
9.解释下面句中加着重号词的意思。(4分)
①臣闻.之曰
②事有不可知.者
④愿.君之忘之也
1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
③我憎.人也
精品文档
f精品文档
1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2分)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
12.读过本文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3~16题。9分筷子春秋
①我们的祖先何时开始使用筷子,已无可考。但这两根小玩意,一旦能熟练操纵,使用起来灵巧无比,难怪西方有学者赞扬筷子是古老东方文明代表。
②筷子在先秦时称为“”,是木字旁,不是“挟”。《礼记曲礼上》提及“羹之有菜者用”,郑玄的注释是“,犹箸也”。司马迁的《史记宋微子世家》谓“纣始为象箸,箕子叹曰:‘彼为象箸,必为玉’。”说明“箸”的称呼始自商代。
③“箸”变成今天的“筷”,有个说法是与江南沿海的船民有关,因“箸”与“住”同音,对船民而言有不吉利的意思,所以反其意称“箸”为“快儿”。又因多数“快儿”是用竹子所做,于是在“快”字上加了竹字头,成为“筷子”。虽明代已经有人称“箸”为“快”或“筷”,但清《康熙字典》仅收录了“箸”而并未收录“筷”。
④《礼记》有所谓“饭黍毋从箸”,先秦时人们吃饭用手抓食,箸只用于夹菜。从饮食进化推想,原始社会以手抓食可谓自然不过,其后的食器发展为“匕”,曲柄浅斗,很像今天的羹匙。今天的“匙”相信是由“匕”发展而来,但总不及用箸夹菜更为方便。
⑤理论上,促成“箸”的诞生,契机应是熟食烫手。先民发明钻木取火,将食物煮熟后,随手用树枝捞取是合理推测,因为原始人类生活在森林和洞穴,最方便的材料是树枝。从现在筷子的形体来看,它还带有原始竹木棍棒的特征。
⑥筷子虽是餐具,却又像微型健身器。有学者指出,用筷子进食时,要牵动人体三十多个关节和五十多条肌肉,有助于刺激神经系统的活动。筷子不过是小小餐具,却魅力十足,成为文明进步的标志。法国思想家罗兰巴特谈到筷子时认为,筷子不像西方餐具刀、叉那样用于切、扎、截,因而“食物不再成为人们暴力之下的猎物,而是和谐传送的物质”。(作者李阳波选自2016年5月6日《光明日报》略有删改)13.本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有关“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