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尾部两侧有不同形状的突起,称为贮精囊。这也是鉴别种类的重要依据之一。根据它的形态可以分成4种类型:
甲型:贮精囊呈球形或椭圆形。充满精子时,侧面破裂。乙型:贮精囊前半部膨大(由腺细胞组成),后半部狭长。充满精子时,
前半部侧面破裂。丙型:贮精囊呈长椭圆形。充满精子时,全部或前半部侧面破裂。丁型:贮精囊前部有厚的泡状组织,有些在前侧面有齿状突起。
5腔肠动物:腔肠动物常有世代交替现象,即在同一种的生活史中,有水螅型世代(无性世代)和水母型世代(有性世代)。
17
f比较水螅型和水母型的异同之处:
类别
水螅型
水母型
体型
圆筒形
伞形
生活方式附着生活
浮游生活
基本构造一致
口
向上
向下
触手分布口的周围
外伞的边缘
消化循环盲管状或被垂直的隔膜分成分出辐管,通入环管。
腔
小室
水母型比较扁平,中胶层比较厚,减轻身体的相对密度,神经系统在伞的边缘比
较集中,形成神经环,并且有感觉器官平衡囊,这些特点与水母漂浮生活息息相
关。
17
f底栖动物
1概述:底栖动物分类:
按体型①大型底栖动物:不能通过500μm孔径筛网的动物②小型底栖动物:能通过500μm孔径筛网的动物③微型底栖动物:能通过42μm孔径筛网的动物
按底栖动物与底质的关系①底上生活型②底内生活型③底游生活型
2环节动物门多毛纲:身体可分为头部、躯干部和尾部。
口前叶:是口前的一个体节,是由担轮幼虫的前半球发育而成。围口节:位于口前叶后面的一个环节,是由担轮幼虫的前纤毛轮演化而来。围口
节腹两侧多具围口节触须,也称围口触手。疣足:位于多毛类的体节上,由体壁向体侧伸出的肉质扁平状提起物,具有运动、
呼吸、排泄、生殖和保护等功能,但主要是运动功能。刚毛:是位于疣足内部和外部的几丁质刺毛,是由刚毛囊分泌的,具辅助运动、
捕食、生殖甚至建管的功能。生殖态:多数典型的海洋多毛类中,于生殖前发生形态上的变化的一种特有的生
殖现象,是由无性或非生殖个体向浮游的有性或生殖个体转变的过程。
17
f生态分布和意义:(1)生态分布:①多毛类动物可以分布于所有的海洋环境中,对纬度、深度和低质都表现出特异性,生活方式分为底栖生活和浮游生活两个类型。②有些多毛类生活在河口咸淡水区,以及淡水水域中。③多毛类从潮间带上部至深海7000m以下都有分布,而且在不同深度都是整个底栖动物区系的重要组成部分。④温度对分布有重要影响,通常把多毛类分广温性和狭温性两大类。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