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
名词解释:孔子答:孔子,孔丘(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字仲尼。排行老二,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1、孔子的生卒年,生活的时代及其历史地位。
答:孔子的生卒年:孔子,孔丘(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前479
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字仲尼。
生活时代:春秋时期鲁国人
孔子的地位:(1)先秦,博学成名的大学者。对其学说毁誉不一。(2)汉代,孔子地
位愈来愈高,神化其人及其思想,变为神人和神学。(3)宋元时期对孔子推崇备至,进一步被神化。
2、孔子的社会理想及思想核心是什么?答:(1)社会理想:(周公制礼作乐,到春秋时期礼崩乐坏)恢复周礼,“礼”,规范社会秩序。希望回到“礼乐征伐”的西周时代使社会归于一种秩序井然,长幼尊卑各得其所的状态。(2)思想核心:“仁”,规范人的行为思想。
3、实现“仁”的途径是什么?答:1、仁者,爱人。2、克己复礼。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己欲立而
f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忠)。4、忠恕、恭宽信敏惠、温良恭俭让(此四点为仁的内涵)
4、“仁义礼智信”的含义?
答:仁:同前,从略。
义:原指“宜”,义者宜也,应该做的事,道义。即行为适合于“礼”。孔子
以“义”作为评判人们的思想、行为的道德原则。
礼:制度、秩序、礼仪等。
智:指智慧,了解别人即为智。“智者无虑”
信:诚信,言行一致。
5、儒家的价值观是什么?
答:积极入世,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人的社会责任,心怀天下,兼济苍生,建功立业。(以孔孟为代表)
7、什么是“三纲八目”?具体解释其内容。答:1、“三纲领”是:“明明德,在亲新)民,在止于至善。”
2、“八条目”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具体解释:格物:明辨事务,穷究事物的原理。
致知:获取书本间接知识。诚意:意念要诚实,不要有虚假。正心:端正自己的心思,不要有邪念。修身:修养自身的德行。齐家:整顿好自己的家庭。治国:治理好自己的诸侯国。平天下:统一天下,安定天下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