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常便饭,她就会拖到晚上,搞到晚上十一二点甚至夜里一两点才下班。周四,她一定会一早来到单位,红着眼睛、带着一脸的疲惫把报告亲自交给老总。小刘下了无数次决心,发誓要改变自己这一作风,但一年年下去,没有任何效果。袁荣亲说,小刘知道,这是一个恶习。但她一直没有想过的是,这个恶习给她带来了不少好处。譬如,同事们都知道她是“加班大王”,这个称号传到老总耳朵里,老总也从不批评她做事拖沓。这些好处成了奖励,强化了小刘办事拖沓的习惯。这个恶习还有更深层的原因。小刘的爸爸对小刘要求很高,上学的时候,每次做完作业,她爸爸都要检查一遍,一发现差错,爸爸会狠狠地批她一顿,斥责她不努力不认真。最后,小刘发展出应对办法:熬夜在最后一刻才把作业完成。这样,即便爸爸检查出了错误,但因为知道小刘熬过夜,不仅不斥责她,反而会夸她用功。公司里其实也一样,老总是男性,面对老总就仿佛是面对老爸,小刘害怕老总斥责自己不努力,所以用了以往的应付方法应对老总。“某一方式让自己在过去得到了很多好处,自己现在会无意识地去习惯运用它。”袁荣亲说,“这是一种特殊的‘刻舟求剑’。”(二)接受恶习:它必然对应着一种“次人格”接受恶习:它必然对应着一种“次人格”恶习的对立面是自控。“自控”的表面意思就是“自己控制自己”,发誓改变恶习的人也很容易有这样的观念:我必须控制住自己。但何常明说,这是对自控力的一个最大误解。当我们说“控制”时,就是将坏习惯当作了自己的对立面或敌人来看待。我们将坏习惯当作自己生命中的一个敌人,发誓要击败它。但实际上,所谓的击败不过是压抑。但它有时会被击败,但日后它还会发起攻击。这就好比是弹簧,你压抑得越厉害,它反击的力量就越大。这是很多胖子、酗酒者、网络成瘾者等人群在改变坏习惯时一而再、再而三失败的重要原因。对我们来说,每一个坏习惯都有其好处。不仅如此,实际上,每一个坏习惯实际上都是我们人格的一部分,都反映着我们自己的深层需要。
f前面说的小刘的例子,她之所以总把事情拖到最后一刻完成,既是为了逃避老总的指责,也是为了赢得老总和同事的赞誉。许多网络成瘾的孩子,他们之所以整日沉溺网络,要么是因为现实生活中缺乏爱,要么是学习压力太大了,一遍遍地重复学习实在太乏味了。何常明说,我们必须认识到,每一个人做任何事情最终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一些深层需要,每一个负面的、损害性的行为背后都有一个正面的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