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植物引种驯化管理办法
植物引种驯化是丰富植物园植物种类的最主要途径,为了规范植物引种驯化行为,使之更科学、有效,特制定本制度。(一)引种原则
按国家战略资源储备、科学研究前沿和经济发展需求植物物种的收集优先的原则引种。
1以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名录为指导,引种优先保护的七大类群植物种类。
2以国家或地区性物种收集为主,其中包括东南亚、澳洲、美洲和非洲等特殊地区性物种收集。针对各温室特点,主要着重于热带雨林植物、高山植物、多浆植物、水生植物以及观赏价值高的多年生草花、名优野生花卉、奇花异果植物、耐阴观赏灌木等。
3兼顾创新指标广泛引种,严格控制有生态危害的外来物种的入侵和扩散。
4选择适宜的气候环境和适宜的海拔高度地区引种。
5注意不同地理种源植物的收集,增加保存物种的遗传多样性。
6选择物种的分布中心引种。
7选择生态型(有气候、土壤和共栖三种类型)相似的地区引种;选择局部小气候相似的地区引种。
(二)引种前准备工作1制定年度引种计划,由相关委员会审核、主管领导批准,年度引种计划要明确每次引
种的负责人引种地和年度预算引种经费。由分管科技总工审核、主管领导批准每次引种工作的实施。
2植物引种实行引种负责人责任制。负责人引种前需多方、多地、多人询价,摸清引种地的种苗价格、联系人等,制定详细的引种计划(包括时间、植物价格、总费用、引种人员组成等)。
3开展引种调查研究1原产地的地理位置(经纬度、海拔高度)、地形地势、气候情况(年均温、各月均温、年降雨量、每月平均降雨量、降雨集中期、相对湿度、蒸发量、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霜期、霜日、冰期、冰日,≥10℃的年积温、≥20℃的年积温等)、土壤(土壤类型、pH值、肥力、含盐量等)、植被类型、植物区系及物候等。
2)被引种植物的分布情况、栽培历史、主要习性与栽培特点、经济性状与利用价值。
3引种地区的自然条件、各种生态因子、栽培植物资源状况与分布等。
4)熟悉植物园已有植物种类,避免重复引种。总结分析前人的引种经验教训和我国各地长期以来的引种活动,避免走弯路。(三)引种来源与方式
1采取“引种手段多样化、引种人员多层次、引种渠道多方面、引种范围多区域”的方针。主要引种方式:天然种群的采集、交换、购买。
2根据植物园实际情况出发,按照引种目标及原则,以野外采集、部分花木基地及花苗市场购买为主,部分植物园、科研机构间的交换为辅。突出科研苗圃区的物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