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音乐五大类:民间歌曲、民间舞蹈、民间说唱、民间戏曲、民间器乐。民间歌曲民间歌曲: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它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生存于民间,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过众多民间艺术家集体筛选,改造,加工和提炼,随着岁月的变迁而日臻完善。民间歌曲是劳动人民集体智能和才能的结晶。汉族民歌体裁可分为:号子、山歌、小调劳动号子:⑴种类: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船渔号子、作坊号子。⑵功用:鼓舞劳动、调节精神等实用价值对劳动者自己思想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价值⑶艺术特征:①劳动号子有着直接、简朴的表现方法和坚定、有力、粗狂、豪迈的音乐性格。②音乐节奏源于劳动节奏,劳动节奏赋予号子音乐的律动性。③音乐材料有规律的重复使用④歌词为即兴创作⑤无伴奏的“一领众和”和多种歌唱形式(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和齐唱,无伴奏的“一领众和”是最基本的歌唱形式)⑥曲式结构简单,音乐句式较规整,具有方整性。乐段独立性不强。山歌:⑴种类:一般山歌(最基本、最典型):信天游、山曲、花儿、爬山调、江浙山歌、西南山歌、湖南山歌(高腔、平腔和低腔)田秧山歌、放牧山歌⑵艺术特征:a坦率、直露的表现方法和自由、奔放的音乐性格b一般无规整节拍,节奏自由、悠长c曲调高亢、起伏大、音域广d曲式结构最常见的是二句体(北方)和四句体(南方)e乐句的主要变化形式有:自由延长音、夹垛、前后加腔“联八句”:是一种流行于陕南、四川、云南一带的山歌,在两个反复(变化反复)的上下句乐段之间,插入速度较快的四个乐句,共有八句,其结构属于单三部曲式。“呼麦”:是蒙古族特有的一种歌唱形式,学者称其为“喉音艺术”,即有一人同时唱出两个声部。小调:又叫“小曲”或“小令”等,是流传在城镇的一种小型民歌,亦称“里巷之曲”。小调的形式规整匀称,旋律性强,其音乐细致曲折,表现手法比号子和山歌更为多样化,曲调也更为优美动听,是民歌中更为“艺术化”的一种形式。⑴分类:吟唱调(儿歌、摇儿歌、叫卖调)谣曲(诉苦歌、情歌、生活歌、嬉游歌)时调(孟姜女调、剪靛花调、鲜花调、银纽丝调)⑵艺术特征a音乐具有叙事与抒情相交融的表现方法,音乐性格曲折、细腻。b小调的节奏、节拍较规整。c小调的乐汇变化较多,旋律的进行多呈曲折形态,级进多于跳进,环绕进行多于直线进行。d小调中最常见的曲式结构是对应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