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获取持续竞争优势和改善竞争地位的过程。从短期看,信息化建设能否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手段,既取决于信息技术应用是否是以改善企业竞争地位为导向及其应用的持续性,还受制于信息技术创新、竞争对手的行动等因素。从中长期看,信息化建设能否转化为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和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有效手段,则取决于企业对信息技术应用的战略管理能力,以及信息技术基础架构、信息技术应用与扩散过程和产业竞争基础变化的一致性。企业信息系统对核心竞争力的影响通过三个层面表现出来:一是信息系统应用对企业的一项或多项关键业务活动所形成的竞争优势的影响;二是信息系统应用对企业竞争战略的影响,三是信息系统基础架构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221信息系统应用的方法研制管理信息系统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生命周期法、原童法和面向对象法。211生命周期法.形成于七十年代后期.目前仍较为流行,一般教科书都以此为范例.介绍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该方法严格按照系统生命周期的整十过程和步骤,从全局出发,结构化、模块化、自上而下地开发系统.生命周期法中最为典型的,就是结构化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SSAD.按照结构化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当提出开发管理信息系统后.首先对所开发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行分析.再对原系统进行详细调查.进行数据分析和功能分析.完成新系统的逻辑设计。写出新系统分析报告.进交领导审核和批准。然后进入以物理设计为主的系统设计阶段.完成系统总体结掏和各个模块功能的设计等。系统设计阶段的成果再次报经领导审核同意后,即可进入系统的实施阶段.完成程序的编写、调试、系统切换、维护、评价等工作.212原型法。是八十年代初.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革命而产生的与生命周期方法完全不同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该方法将工程学中的原型建立技术.运用于软件开发中。其基本思想是以少量代价快速地构造一个可执行的软件系统模型.使用户和开发人员可以较快地确定需求。在初步了解用户的基本要求后.开发人员先建立一个符合用户要求的模型系统.交给用户检验、试用.然后根据用户的要求进行修改.如此循环几次后.成为一个相对稳定的系统。该方法的实施一般可分为确定用户最初要求.研制开发原型.使用、评价系统原型和修改、完善模型四个阶段。213面向对象法。面向对象的思想最初出现于八十年代.进入九十年代后.随着用户对数据处理的要求的复杂化如要求使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