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党校最年轻教授刘余莉谈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
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孝经》学习传统文化对幸福人生有莫大收益今天很高兴向大家汇报一下“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这个讲题。《论语》上有这么一句话“不学礼,无以立”。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感受可能跟在座的各位一样:这些是古人的礼节,为什么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还要拘泥于这些礼节?当时一位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老师对我说:你去学习了,才能理解其中的深意。后来我去参加一个讲座,这个讲座也为我准备了一个简短的演说。当时我走上台去,向台下的观众深深地鞠了一躬,结果出乎我意料,台上台下响起了一片掌声,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礼与礼之间优美的距离。我上大学的时候,学习成绩非常好。但因为成绩特别好,增长了自己的傲慢心,当时我走在路上头都是扬着的,也从来不跟别人打招呼。这当然不招人喜欢,但当时自己还不知道原因在哪里。每当投票评三好学生的时候,我都选不上。我就想这些人都嫉妒我,所以他们不投我的票。后来学《论语》,看到孔老夫子这样一句话“君子近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意思是一个君子做到了与人尊敬而无过失,走到哪里都是彬彬有礼,那这个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有他的兄弟姐妹,都有他的家。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猛然觉悟了,为什么自己走到哪儿都不受欢迎,原来原因出在自己身上。所以“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句话一定要做得特别彻底。做任何事情,当我们没有达到自己理想目标的时候,问题一定是在内不在外。当你在外面找原因的时候,这个学问已经离你很远了。如果你看到一个人还有怨天尤人的情绪,还有抱怨和怜悯时,就知道这个人学问还不够高。在学习传统文化前,学习态度一定要正确。有人认为传统文化已经是很古老的东西了,已经过时了,这种观点是十分片面的。首先我们不能对传统文化求全责备。不能因为传统文化不能提出西方的民主等思想,就认为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了。我们应把所评价的人、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第二我们要避免庸俗的进化论。不要总以为科技发展了,时代进步了,我们就一定站得比古人高,看得比古人远。其实古人的智慧是现代人很难超越的。现在的哲学家,哪一位能写出一本像老子的《道德经》一样传承久远的著作;现在的历史学家,也没有人能写出像《史记》那样的巨著;同样,现在的军事家也写不出《孙子兵法》。事实上,中国古人的智慧,是后人难以超越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