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千里之外,烟波浩淼,音信全无。17莼羹鲈脍:指家乡风味,后用来借指思乡之情。
1
f徐自华《慧僧先生解职归见》:“转瞬西风又起,忽摇动莼鲈乡思。”18白衣苍狗: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杜甫《可叹》:“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住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人事变化,犹如浮云,一会儿像白衣,一会儿像灰狗,变化无常,难以逆料。19巴歌: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谦词。元人谢应芳《水调歌头再和寄酬袁子英萧寺》:“多谢寄来双鲤,白雪阳春数曲,为我和巴讴。”20吴钩:泛指宝刀、利剑。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通过看吴钩,拍栏杆,表达了自己意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而又无人领会的失意情怀。21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抒发的是对友人的眷念之情。22庄周梦蝶: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以此说明物我为一,万物齐等的思想。后来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如陆游《冬夜》:“一杯罂粟蛮奴供,庄周蝴蝶两俱空。”23采薇:借指隐居生活,后来也表坚守节操。《史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孟郊《感怀》:“举才天道信,首阳谁采薇。去去荒泽远,落日当西归。”文天祥《南安军》:“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此处表坚守节操)24碧血: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语出《庄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玉。”后来也用“碧血”“长弘化碧”比喻蒙怨而死或忠心不泯。《窦娥冤》:“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25折桂:比喻科举及第。温庭筠《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客尚飘蓬。”。26击楫:谓立志报效国家,收复失地。又称“中流誓”。出自《晋书祖逖传》:“(逖)仍将本留徙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