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闽南建筑的艺术风格及其变迁摘要:本文讨论了闽南民居的艺术风格及其形成与变迁,并以实例对不同时期的闽南民居设计风格进行了比较。关键词:闽南建筑;风格;变迁闽南,亦即福建的厦门、漳州、泉州地区,地处中国大陆东南丘陵。尽管平原和耕地较少,但是气候温润,雨水充沛,四季常青。境内山脉纵横所以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闽南与中原地区交往不便。自西晋开始,中原人大量迁入,他们与古闽越族人广泛融合,中原文化逐渐取代土著文化。宋代的时候,闽南已有许多人飘洋过海到东南亚发展,闽南开始受到海外文化的影响。自元人退出关外以后,沿海倭寇,为盗为匪,屡入州、县、城、乡抢劫烧杀。因此许多村庄的民房仿卫城模式,聚族而建土楼以自卫。明初,泉州又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闽南建筑不可避免地带有海洋文化的痕迹。这样的自然历史背景下,闽南民居的建筑正风格打上了烙印。近代的闽南建筑闽南漳州一带的土楼是闽南民居最具特色的代表。先民们为了防匪、防盗,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设计出了土楼的建筑形态。土楼大多呈圆形或者矩形结构。一族人住在一个大院里,既和谐而又安全。土楼是土、石、木结构,外墙非常厚,一般用土和石组成,能防水、防火、防枪弹。楼内有三到四层的木结构房屋。供居住、保存食物等生活物资。特别是园形的土楼,在防台风方面具有十分突出的优势。土楼在外观上于自然环境浑然一体,非常协调。
f在墙体的材料以及装饰方面,闽南地区的民居具有较为鲜明的特色。民居的屋脊常使用燕尾脊或马鞍脊,屋脊的这种曲线这使得整个建筑显得十分典雅而又灵秀。墙体常采用红砖墙或者红瓦。蓝天白云下,河流清澈、山峦苍翠,因而红色建筑在大自然中分外鲜明。另外,由于闽南是石材产地,而花岗石在建筑上是应用较广的一种材料。闽南民居的外墙常采用砖石混砌。不同材质的混合使用,极大程度地丰富了墙面的立体感。这种特色和江南一带水乡的白墙黑瓦形成了鲜明的地域上的对比。闽南民居房屋的勒脚多用白石和青石来作为装饰,图案常常是虎脚造型,麒麟,喜鹊、吉祥文字、花卉等。从闽南民居表现出来的对红色的喜爱,对雕饰纹样细节的追求,对吉祥象征物的表现来看,闽南人以一种曲折的方式表达出对吉祥、喜庆的向往。不难看出,所有这些图案的内容都表现了汉文化的传统。这种潜藏的文化含义和审美意识,是闽南人对汉文化传承过程中的一种再认识和再创新。
二、以嘉庚建筑为代表的近代建筑风格二十世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