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气愤到无法忍受,终于批评了那些学生。我想学生们一定很反感,他们的理由是:我们来上课,已经很给老师面子了,上古代汉语课的时候只有9个人!”吉林大学的一位老师心痛地说。
无独有偶,外校的一名学生考试作弊被抓,尽管考前其还信誓旦旦地签过“诚信考试协
4
f议”,但此刻,他却“很正经”地对抓他的老师说“你毁了我一辈子。”
文明程度处于较低水平直接影响用人单位打分
“以上现象可以说是在很多学校发生的共性问题,反映出当前一部分大学生的文明程度仍处于较低水平,如不懂得基本的礼仪礼貌,过分强调个体行为的随意性,缺乏自律,不懂得尊重他人,缺乏公德意识,不讲诚信,缺少反思精神等。”吉林省学校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华大学教授沈健在接受采访时指出,虽然,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并不全在大学生,但现实一点儿讲,如果这部分学生不注意自身文明素质的提高,的确会为其就业造成影响,“不仅是注定会被‘请出去’,也许压根儿就‘进不去’”。
搞了10多年招聘工作的吉林联通公司人力资源部副经理张天华告诉记者,用人单位看重3条:学历、能力和思想素质。他说“学生不仅要有知识,还要会做事,更重要的是会做人。懂得和遵守最基本的公共道德,是学生做人的基本条件,决定着大学生能否以一个文明人的姿态步入社会。”
张天华所在的公司去年招聘时,考官在里面房间挨个面试,候选者在外面等候,一个学生始终在吸烟。当考官叫到他名字时,这名学生叼着烟卷就过去了,走到房门口,才把烟掐掉,随手把烟头扔在地上。“我们当然没有录用:一是他需要靠吸烟来稳定情绪,表现出其心理素质比较脆弱;二是他不尊重考官,不顾及其他考生利益,不爱护公共卫生。”张天华说,“对素质的考查,就在不经意的细节间”。
一次招聘会上,午饭后,一个学生满脸通红、一身酒气地走进了会场,转悠半天,到吉林大学苑锐老师跟前问询,张口竟是一声“大哥”,旁边的用人单位代表不禁为之侧目。学生走
5
f后,用人代表直摇头“这个学生,怎么像个混社会的。再说,应聘对大学生来说,意味着人生的拐点,是相当重要、严肃的一件事,他竟然喝了酒来,丝毫不知节制,连‘要事为先’的基本处事原则都不懂,将来到工作岗位也难以胜任。”事后一了解,这名学生的应聘果然以失败告终。
曾有一位老师推荐了几名学生到沈健的同学那儿去找工作,他的同学是个副部长,很热情地接待了几个年轻人。落座后,副部长亲自给同学们倒茶,没想到有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