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概述我国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一个主要表现是高等教育结构的大规模调整,从一元的精英教育走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多元化教育。高等教育需更贴近社会需求,更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的训练。高等教育人才供给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主要矛盾就从人才供给总量不足转向了所供给人才的质量和素质能否满足各行各业的现实需要出发,正是这一点,使高等教育从同质精英培育走向了更贴近经济社会建设的多元需求人才培育。这一转向也意味着教育教学模式的改变,高等教育的教育教学模式必需从以知识发展为导向的学科中心走向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学生中心模式。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创建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许多高校深切地认识到要适应时代需要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定位,不过从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情况看,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定位认识及其教育教学模式创新还是一个需要积极探索和努力的课题。2地方本科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本专业是我院首批获批的本科专业之一,自2008年开始招生以来,已培养了2届毕业生。其第一个人才培养方案是参照重点高校该专业的教学计划制定的,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和教学安排与重点院校计算机专业相似。存在课程体系相对滞后,理论授课内容偏多、
f实践偏少,课堂讲授多、课外活动少等现象。从2009年起,我们对人才培养方案作了多次调整,并根据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要求,从多个方面开展了教学改革:1对专业建设发展规划进行修订更加明确了应用型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都作出了补充规定。2开展了应用型计算机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在《教科文汇》2011第1期上发表了教改论文应用型计算机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并据此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规划进行了修改,使之比较符合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要求。增加了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与JAVA语言、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和软件工程等课程的实践教学课时,设置了5门课的课程设计。3对于省级本科精品课程《计算机组装与维护》项目,我们按照项目建设任务书要求,积极开展了精品课程建设:在原有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基础上,于2010年底之前基本完成了该课程实训基地建设按照基于实训项目组织教学的思想,进行课程内容改革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