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3诗词曲阅读鉴赏(三)
分析技巧,品味形象复习目标弄清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包括修辞);品味诗人或者作品中的形象;运用想象和联想读诗,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理解诗歌的意旨。题组训练(一):(一)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两句诗运用新颖奇特的比喻,描绘出眼前梨花满树,生机盎然的春天景象。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这两句诗慷慨激昂,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体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C、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泽东《沁园春雪》)这两句承上启下,前一句对上片的写景作出总评,后一句引出对历代英雄的评论。D、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乡愁》)作者借助“海峡”这一物象,来表现两岸相隔的断肠离情,从而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家国之思。(二)阅读《望岳》,根据要求回答问题。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本诗颔联中用得最传神的两个字是。2、在诗中,作者是怎样表现泰山之高的?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回答。、
常见考点:1诗句采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技巧,有何作用?2诗中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诗中人物的形象特征是什么?)3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理解诗歌的意旨。知识点梳理:一分析写作技巧1.常用的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想像、联想、虚实结合、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化用典故、动静结合、渲染、烘托、含蓄委婉等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互文、反问、赋比兴等)3.常用的表达方式:描写(白描、细描)、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二人物形象示例
1
f1.豪放洒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苏东坡)2.忧国忧民、青衫泪沾(《春望》中的杜甫)3.归隐田园、寄情山水(《归园田居》中的陶渊明)4.爱国报国(《己亥杂诗》中的龚自珍)5.儿女情长(《醉花阴》中的李清照)6.雄心壮志、满怀抱负(《观沧海》中的曹操)7.以死明志、视死如归(《过零丁洋》中的文天祥)等题组训练(二):(一)对下列诗句理解品析有误的一项是()A.“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群山渐渐远去、消失,一望无际的平野展现在眼前,江水冲出山峦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