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分数”。三、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是思维的动力,是促进学生乐学的先决条件。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便会产生优势兴奋中心,就能集中注意力,发展学生敏捷的思维。情境教学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首先,我们在课前应该精心设计,创设情境。例如:在教学《2、5的倍数特征》这个内容时,在导入新课后,我先让学生熟悉场景。课件出示一组秋季趣味运动会图片,谈话引入并介绍今年新增的有趣的项目:五人两足游戏和两人三足游戏。这两个项目背后分别隐藏了5的倍数特征和2的倍数特征两个知识点。这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自主选择想了解的项目,给学生学习自主选择权和优先学习的权利,愉快地接受新知。其次,要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注意新旧知识的异同点,设置有层次、有坡度、有启发性,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系列提问。让学生独立思考,积极练习求得新知,掌握规律。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的系统结构。如在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我设计了让同桌之间互说一句带“7的乘法算式”的话,学生说:“我家有7张椅子,他家也有7张椅子,一共有14张椅子,算式是7×214。”“二(1)班在校广播操比赛中排成5排,每排有7人,一共有7×535名学生参加比赛。”……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中搜集了有关的感性材料,并经过思维加工,生成了多个解决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四、在讲授过程中,要重视引导启发式教学新课改重视对小学生的素质教育,数学教师应积极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数学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于有个体差异的学生,引导更应成为必要的教学手段。“启发”一词,来源于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教学的一句格言:“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朱熹对此解释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从孔子的话和朱熹的解释来看,“启发”主要指教学的表现形式艺术,强调教学的适度性和巧妙性。如今,启发式的教学思想已不再局限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具体情景状态,现代素质教育对启发式教学的要求是成为现代启发式教学思想的特点、策略和核心所在。但也存在导而牵的误区,具体表现为:第一,教师在教学某一具体问题时,始终应用了师生对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