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一层次的需要就会成为优势需要,并不是低层次需要“完全”满足之后,高一层次需要才成为最重要的。人们在某一时刻可能同时并存好几类需要,只不过各类需要的强度不同而已。如图62所示。(2)、需要满足的难易程度与需要层次的高低有关。较低层次的需要,偏于物质生活方面,弹性较小,易于追求与满足,并且呈现出周期性的特点。(3)、五个层次的需要在某种程度反映了人类的共同需要,但是,个体例外的情况大量存在。
H需要的相对强度O尊重生理安全社交5自我实现
1
2
3
4
ABC图62不同心理发展水平上的动机结构(图中A、B、C为任意的点)
M
(二)双因素理论美国的心理学家赫茨伯格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别具一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一类事物当它存在时可以引起满意,当它缺乏时不是引起不满意而是没有满意;另一类事物当它存在时们并不觉得满意,而是没有不满意,当它缺乏时则会引起不满意。前者称之为激励因素,后者称之为保健因素。这两类因素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作用是不相同的。(三)金钱动机金钱动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动机,除了生理需要外,它与其他所有的需要均有关连,因而其重要性游移不定。二、行为改造理论这类理论被认为是激励目的理论。有代表性的理论主要有“操作条件反射论”“挫折、论”“归因论”等。、(一)影响和制约行为的因素
2
f1、行为主体(员工)状况,2、环境状况。(二)行为改变的层次和难度人类行为的改变有相互关联的四个层次,如图63所示。
H难度高低个体行为态度知识需要时间的长短M群体行为
图63行为改变所需的时间和难度(三)行为改变的方式与行为强化行为改变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参与性改变和强迫性改变。参与性改变是通过让成员个人参与制定目标,讨论计划,获得新的知识和信息,并为行为方式改变作好态度准备,产生积极的认同感,在这种新的认识基础上自上而下地产生新的行为比较积极和自然,且比较持久而有效,适用于心理成熟水平较高的群体和个人。强迫性改变是由上级组织自上而下地颁布新的法令和规章制度,强令执行,从而达到行为改变的结果。(四)员工的行为挫折及消除挫折影响的管理措施1、挫折的概念及其产生的原因挫折是指当员工从事有目的活动时,在环境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需要和动机不能满足和实现而产生的紧张、焦虑等情绪状态。挫折的后果有双重意义。引起挫折的原因分为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2、挫折容忍力与挫折的心理防卫机制一个人遭遇挫折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