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在传播学界许多学者认为“框架”并不是一个发育完全的理论范式Scheufele1997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相当模糊的、充满矛盾的概念在新世纪以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框架理论起源于两方面的研究首先是社会学方面Heider的归因理论和Goffma
的框架分析认为世界纷繁复杂个体为了洞悉事物的因果关系往往采用“主体框架”来认知世界。用Goffma
1974的话来说框架作为一种认知的结构帮助个体去“定位、感知、确定和命名”周遭的环境和信息。另一个方面是认知心理学Sherif的参照框架理论和Kah
ema
、Tversky的预期理论认为个体的判断和认知是在一个参考框架下进行的而框架则是一套控制感性认识、逻辑评价或社会行为的标准、信仰或预期。这两种起源的区别在于后者认为框架是“心灵的内在结构”而前者则认为框架是“建构话语所使用的策略”Pa
Kosicki1993。
框架理论与传播学结合起来强调框架就是选择事实的某些方面使被选择的部分在传播文本电视节目、新闻报道等中更为显著E
tma
1993。也就是说框架按照某种特定的规范和惯例简化纷繁复杂的社会事实有选择地迅速将其整合到新闻报道中这个框架隐含在采写、编辑、组织等过程当然这是从新闻工作者的角度来说实际上框架理论所涉及的领域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就是刚才提到的新闻生产角度研究媒体框架如何被建构其次是从媒体内容的角度来考察媒体框架是什么最后是从效果研究的角度来分析受众如何接受和处理信息即受众框架陈阳2007。如何和框架理论的两个起源联系起来我们不难看出前两个角度新闻生产角度和媒体内容角度是与社会学联系起来的该方面研究往往站在一个批判的立场比较典型的就是讨论新闻生产与权力的关系、媒体内容与社会偏见的关系而效果研究的角度则与心理学结合则往往处于相对保守的立场关注的是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基于研究选题的需要我们把关注点放在媒体内容这个方面也就是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对新闻文本的研究。框架是新闻报道的“中心思想为新闻事件赋予意义”Gamso
1987。正如前面提到的框架就是对新闻事件的选择、强调或排除是某些信息在新闻文本中更加突出从而影响受众对世界的感知乃至态度。建构框架常采用的方法包括选择和重组选择就是一种“边界”就像李普曼所说新闻就像是探照灯射出的光束光束之外的社会事实就像没有发生过一样。框架确定了某种边界边界之内的事实被强调边界之外的事实则被“无视”。重组是建构框架另一种方法它通过从新排列新闻素材的报道顺序并赋予新的含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