络当作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课堂的延伸,成为学生课程学习的一种有效的技术支持,而不是将网络作为玩游戏、聊天的代名词,应让学生的主体发展、能动发展和综合发展得以实现。6、进一步丰富课外活动。现在的小学生,除了学校,就是家庭,活动空间狭小。因此,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拓展了学生学习、生活的空间,减轻学业负担,让学生利用网络查查资料,交流体会,尽量把学生的课外生活丰富多彩起来,用有益的方式来抗击不良信息的侵袭,少受网吧的引诱,促进身心健康。(二)从家庭方面出发1、正确对待网络。从问卷调查中,我发现家长对于网络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态度:要么放任不管;要么严加管制,谈网色变。其实这两种态度都很极端,很偏激,不易于正确引导孩子上网。作为家长,要以全新的观念面对网络,以积极的态度引导孩子,既要看到网络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也要看到消极影响。在鼓励、支持孩子上网的同时,也要监督、控制孩子上网的内容和时间家长应该与孩子建立安全上网规则,如:善于在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控制上网时间,有一定的自制力。2、掌握网络技术。作为家长,对互联网不应是拒绝而是了解,应从提高自身水平入手,从而进一步引导孩子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从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根本不懂网络的有关知识,只有少数家长比较熟悉。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最好的办法是家长首先要熟悉网络,帮助孩子安全使用网络。作为家长,只有熟悉网络知识,才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上网,一起探讨网络问题,这样,既可以了解
4
f孩子,又可以增进父母与孩子的亲子关系。(三)社会提供环境社会少年儿童生活的大环境,应该以育人为主,培养健康一代为主,不妨多提供给他们学习、活动的场所。可令人担忧的是现在青少年活动场所越来越少,街头网吧却一家连一家,网吧事件牵动着许多人的心。我们真诚期望管理部门联合起来,加强工作力度,使网吧管理走上正常化轨道,还孩子一片晴朗的天空。(四)统一认识,加强管理。对于少年儿童上网问题,家庭、学校、社会首先要统一观点,加强管理。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我们有义务,有责任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家庭、学校、社会,统一认识,既要支持、鼓励少年儿童上网,又要承担监督管理的责任、引导疏通的义务,将他们的兴趣引导到对更多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来,让他们用更多的时间去摸索互联网上其它异彩纷呈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