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第小题1分,共20分
11.甲15岁先后唆使乙15岁殴打丙,致期轻伤;唆使丁17岁绑架他人勒索财物5000
元;唆使戊15岁抢劫他人财物共计1000元,甲的行为构成
A伤害罪和抢劫罪B抢劫罪
C绑架罪和伤害罪
D伤害罪、抢劫罪和绑架
罪
12.甲出差住A市某宾馆,发现同房旅客乙随身带有现金5万元,遂起歹意。当晚,甲
盛邀乙饮酒,在乙的酒中偷放了大量安眠药,使乙很快昏睡过去。甲乘机将乙的5万元现金
偷偷拿走。甲的行为构成
A抢劫罪B盗窃罪
C侵占罪
D诈骗罪
13.陈X一日到银行提款机取款500元。按正常操作程序操作后,提款机却因技术故障
自动吐出5万元。陈X遂将5万元据为已有,后经银行多次催要仍拒不归还。经查,陈X
储藏卡上全部存款只有1000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陈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B陈的行为构成侵占罪
C陈的行为不构成犯罪,但应返还不当得利
D陈的行为并不违法
四、多项选择(共10题,每题2分)
6.吴某在街上趁刘某不备,将其手机价值2000元夺走。随后,吴某反复使用该手机拔打
国际长途电话,致使刘某损失电话费5000余元。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A吴某仅构成抢夺罪
B吴某仅构成盗窃罪
C吴某构成抢夺罪和盗窃罪,应数罪并罚
D吴某行为构成牵连犯,应按一罪从重处罚
五、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无刑法试题)
六、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我国刑法规定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七、案例分析(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甲、乙、丙三系人同厂工人。2003年3月5日,甲召集乙和丙密谋,欲盗窃本厂财
务室。在甲的策划下,三人分头进行犯罪预备。乙负责找到工厂出纳丁,骗取其财务室钥匙,
并偷配了一把,配好后,乙将钥匙交给了甲,同时,甲和丙也做好了其他盗窃的准备,三人
相约于3月20日晚12:00在厂门口会合后,共同行窃。但是乙思前想后,认为犯罪没有好
下场,就没有如约前往。当晚,甲和丙没有等到乙,就由丙放风,甲用早已配好的钥匙顺利
打开财务室,并窃得现金两万元。事后,甲分得1万元,丙分的7000元,二人还给乙送去
3000元,乙未拒绝。数月后,适逢严打,乙迫于公安机关的强大宣传攻势,遂到公安机关
投案,如实交待了全罪行,案件告破。经查,1999年2月,甲还曾参与走私汽车犯罪。
问:①甲、乙、丙三人是否成立共同犯罪,为什么
②乙的行为属于何种故意犯罪形态,为什么?
③对甲、乙、丙三人量刑时应具体考虑那些量刑情节
(2004年)
一、名词解释4共同犯罪
二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