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浅论通货膨胀预期与经济滞胀摘要:本文在介绍我国通货膨胀预期指数构建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了通货膨胀预期与经济运行、通货膨胀的周期性与因果关系,从历史的角度研究了经济滞胀时的通货膨胀预期与通货膨胀之间的特征。研究指出,为了避免经济摆脱“滞胀”后又陷入“衰退”的泥潭,当前必须先改变我国经济下行的态势,并在此基础上合理引导通货膨胀预期。关键词:通货膨胀预期经济运行滞胀2011年1季度以来,经济学界关于我国经济是否进入“滞胀”的争论越来越激烈,宋国青和李稻葵两位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本文以通货膨胀预期为切入点,对此进行了相关的探讨。本文由以下三部分展开,第一部分介绍通货膨胀预期与经济运行,第二部分分析了通货膨胀预期与通货膨胀,最后在前两部分的分析结果上,研究了通货膨胀预期与经济滞胀。一、通货膨胀预期与经济运行1、通货膨胀预期的测量目前对于通货膨胀预期的测量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通过期货市场价格变化来预期未来商品价格的变化;二是计量方法,通过带有滞后性的菲利普斯曲线进行回归;三是问卷调查法。由于我国期货市场仅包括菜籽油、小麦、棉花、白砂糖、玉米、黄大豆、豆粕和豆油等共计13个品种的农产品,并且在我国cpi指数的构
f建中,食品比重从未超过40%,因此,通过期货市场测量我国的通货膨胀预期的方法并不适用。另外,通过计量方法来测量通货膨胀预期也举步维艰。所以,各国目前普遍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在我国,人民银行通过《居民问卷调查系统》在全国50个城市、400个银行营业网点,对每个网点随机抽选50位储户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关于物价预期的问题是“您预计未来3个月物价水平将比现在”问题的候选答案分别是“会迅速上升;会基本稳定;会略有下降”。人民银行通过这20,000份定性的回答数据把认为未来物价会迅速上升的样本比重减去认为物价会下降的样本比重,构建了未来物价预期指数,并每个季度发布一次。由于指数的构建中忽略了选择“基本稳定”的样本,故从2009年3季度起,人民银行调整了指数的构建方法,通过分别赋予选项“上升”“不变”“下降”为1、05和0三种权数,对各样本比重进行加权求和,得出新的未来物价预期指数,该指数数值越高,表明居民对下季度物价上涨的预期越强,反之越弱。为了使2009年3季度前后指数具有可比性,人民银行给出了将原物价预期指数加上100再除以2的方法。
由于该指数的样本范围是普通储户,所以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