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小儿退热药的合理选用(曲靖市妇幼医院云南曲靖655000)【摘要】当小儿腋温39℃,持续产生发热症状,会使机体耗氧量增加,并加快患儿体内的各种营养素代谢,损害人体免疫功能和神经系统,并可引发高热、惊厥等并发症,对患儿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合理使用退热药可迅速降低患儿体温,缓解症状。然而目前退热药物品种很多,有单一成分,也有复方制剂,主要有效成分基本相同或者相似,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儿童基本的用药原则为安全第一,有效第二,所以需要根据患儿的年龄、病情选用恰当的退热药物和应用剂量[2]。而小儿出现持续高热,父母很容易由于慌乱不恰当地选择使用不恰当的退热药物,容易给患儿的健康造成不利影响[3]。所以如何合理选择小儿退热药物是儿科医生以及患儿家长密切关注的问题。本文就几种临床常见的小儿退热药物进行简要综述,为医生和患者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关键词】小儿退热药合理选用【中图分类号】r7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528011水杨酸类代表药物:阿司匹林、赖氨匹林、复方阿司匹林片11阿司匹林可以选择性地乙酰化细胞内环氧化酶,抑制其活性,使下丘脑中强致热因子前列腺素e的生成受到抑制,从而逐渐调节患儿体温至正常。具有明显的镇痛、解热、消炎作用作为小儿退热药应用比较广泛,3岁以上儿童可使用。服用后会产生胃肠道刺激症状、皮疹以及哮喘等,其中以哮喘最常见。长
f期服用会出现听力下降、可逆性耳鸣等水杨酸反应,大量服用时很可能引发胃肠道出血或者胃溃疡,同时会造成肝肾功能损害,少数病例会出现哮喘、血管神经性水肿、休克等过敏反应。12赖氨匹林是由阿司匹林和赖氨酸结合所形成的,可以注射给药,见效快且毒性有所降低,其退热机制为抑制环氧合酶活性,阻止前列腺素致热因子合成。短期使用不良反应较少,长期或大量使用会引发胃肠道反应;出现头痛、耳鸣等水杨酸反应;抑制血小板聚集引发出血倾向;损害肝肾功能;引发过敏反应,其中哮喘最常见;12岁以下患儿使用该药可发生瑞氏综合征。另外对患有严重肝功能损害、低凝血酶原血症以及维生素k缺乏等的患儿均应避免使用该药,该药与其他非甾体抗炎药、胰岛素以及丙磺舒等药联用时均可导致不良反应增加,有文献[4]报道临床上出现多例赖氨匹林和头孢拉定联用出现血尿的病例。13复方阿司匹林片为以阿司匹林和非那西丁为主的复方片剂,其退热机制与阿司匹林类似,通过抑制下丘脑前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