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儿童性早熟的研究进展
【摘要】综述了近十几年来中医对小儿性早熟的研究概况,包括性早熟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其预防调护,总结归纳出肾阴亏损、肝郁化火、痰湿蕴脾为本病的3个临床常见类型,滋阴降火、疏肝解郁泻火、健脾化痰散结为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同时也指出现阶段研究的不足和今后的研究方向。【关键词】性早熟中医病机辨证论治综述儿童性早熟是儿科常见的内分泌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态势。性早熟对儿童健康成长危害很大,骨骺提前闭合,造成患儿最终身材矮小;此外容易引起患儿心理负担甚至心理障碍。本文就近几年来有关中医药治疗儿童性早熟的研究作一概述1病因病机我国古代文献中尚无性早熟的完整记载,但对性发育过程却有深刻的认识,早在《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就有“女子七岁,肾气
f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之说。这些理论成为后世认识、研究本病和指导临床处方用药的重要依据。关于性早熟目前尚未找到明确的病因,但有临床报道可能与疾病或误服某些药物或长期服用滋补品等有关。根据患儿临床表现中医可归为“乳疬”、“月经先期”等范畴。本病病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肾阴亏损,相火偏旺中医认为人体生殖、生长、发育与肾的精气盛衰有密切关系,在机体正常状态下,阴阳平衡以维持体内环境的协调和稳定。当阴阳失去相对的平衡就会出现偏盛或偏衰的结果,从而破坏正常的生理状态而发病[1]。小儿乃纯阳之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故病理上多出现肾阴亏损,相火偏旺,阴阳平衡失调,表现为天癸早至,第二性征提前出现[2]。蔡德培等[3]发现75例性早熟女童均有不同程度的阴虚火旺证象,如怕热、口渴、面红升火、烦躁易怒、盗汗、便秘、舌质红绛或舌边尖红等,认为本病系属肾对生殖机能调节障碍的一
f种表现,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提前发动,功能亢进很可能是性早熟儿童肾虚相火旺证的物质基础[4]。肝失疏泄,郁而化火小儿肝常有余,精神因素或疾病常可导致小儿肝气郁结,郁而化火;又因肝肾同源,肾主闭藏,肝主疏泄,乳房乃肝经之分野,喉咙阴器又为肝经所绕,若肾阴不足,水不涵木,则易出现肝失疏泄之证,女孩出现乳房及内外生殖器发育,男孩出现喉结,阴茎及睾丸增大。项秀荷[5]认为女童性早熟患儿多有烦躁易怒、面赤口苦、胸胁胀痛、脉弦数等肝气郁结、肝火旺盛等症状。脾虚痰结,湿热下注性早熟的病机除了肾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