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士(政治);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经济);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教育和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言论);训练新式军队(军事)等。
结果: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失败。意义:戊戌变法是一次救亡图存的资产阶级维新运动,虽然以失败而告终,但是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深刻影响。6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第、杨锐、杨深秀、康广仁、林旭。
第8课辛亥革命1同盟会的成立
①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②1905年,他在日本东京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选举孙中山为总理;通过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纲领;创办了机关刊物《民报》。同盟会的成立,大大推动了中国的资产阶级民族革命运动。2同盟会革命纲领和三民主义
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
“民权”“民生”三大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3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取得武汉三镇的胜利。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4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中华民国任临时大总统。5辛亥革命的性质: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功绩: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同时也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局限性: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不可能充分依靠和发动广大群众,导致革命的胜利果实很快被袁世凯窃取,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第9课新文化运动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背景: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是封建思想并未得到清除,在思想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2新文化运动内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3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他们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4十月革命后新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