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折。③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附:在20世纪,中国所经历的3次历史性巨变:(1)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创立了中华民国。(2)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完成了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了起来。(3)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2、对内:经济体制改革:(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①开始省份:安徽、四川(时间、地点:1978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②内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形式:包产到户、包干到户)③意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业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①提出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改革的基本任务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②内容:a管理体制: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进一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b所有制形式:在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发展多种经济成分。c分配方式: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③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④影响:通过改革,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①提出: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②影响: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在一起,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深化改革、促进创新和发展,大大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3、对外开放:(1)经济特区的创办:①建立: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②作用:有利于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累了经验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进程。(2)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①过程:1984年14个沿海开放城市→1985年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等4个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建立海南岛经济特区→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1992年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②格局:我国形成了“经济特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