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反思
今天,语文组公开课,我上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在评课时,尽管我的课有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但语文组的同事们都在赞赏的层面上给了我诸多鼓励。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中度过了快乐而又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当他把记忆中的童年生活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感觉,一切都是那么地美好。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的桑葚让人不由自主想到了百草园的美好。但这里有几个问题,不由得不去思考。“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鲁迅却把它称之为,“乐园”,只有一些野草的百草园,真有这么好吗?百草园中,我玩的是“蜈蚣”“斑蝥”、,这些毒虫、臭虫,是令人恐怖和作呕的对象,值得鲁迅留恋吗?读到“倘若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股烟雾(放屁虫所干之事),你还会觉有趣吗?”哦,如果我们是站在成人的世界去考虑,这无疑是很扫兴的。百草园虽然普通,但和难忘的童年生活联系在一起,就变得那么可爱而美丽。所以无论是写百草园,还是写三味书屋,让鲁迅难以忘怀的还是那童年时代的生活,对童真的怀念,对童年自由欢乐生活的留恋。三味书屋的生活,书上称之为全城“最严厉的私塾”,在《三级训练》上的参考答案“再现私塾教育的枯燥乏味,揭露封建教育制度的腐朽落后”。事实真是这样吗?当我们进入文本,我们不难发现,以偏概全是不可取的。三
f味书屋是“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所教内容充斥着“之乎者也”,还有戒尺的惩罚和罚跪的措施,的确从上我们看到了书塾生活的枯燥单调乏味;看到了教学内容的艰深难懂,不合实际;看到了先生的严厉和迂腐。但是这并不是三味书屋生活的全部。课之余,我们可以到小花园去“捉苍蝇喂蚂蚁”,先生在书房里会对我们“大叫”,而非“大骂”,而且这声“大叫”还是在我们到园子里去的“太多,太久”,才这样的。先生的宽容可以在此处体现。有戒尺的惩罚和罚跪的措施,但是别忘了书中出现的两个“不常用”,先生的宽容亦可再现。当我们看到先生读书的样子时,我们更会为这个有点迂的老头忍俊不禁,“迂得可爱”,我想这是最合适的评价了。在先生间隙,我们可以做做套指甲、画画之类的小游戏,“亦庄亦谐,亦学亦玩”的双面三味书屋生活真实地展现眼前。教学无止境。只有你不断地去探索,你一定会发现藏在文本背后更精彩的世界!也感谢语文组同事给我的诸多鼓励和帮助,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