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教案饮酒》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了解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2.通过朗读、想象、联想体会诗的意境美,体味诗人的感情。3.了解诗中人、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了解诗中人、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
了解诗的意境美,体味诗人的感情。
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学生查找有关陶渊明的生平及其作品体会他那种不愿屈己从俗、决然舍去的
高尚节操。
教学过程导入:导入:
我们学习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了解了一些词的知识,也知道了唐诗宋词元曲这种说法。唐代以前很多题材的诗歌,唐代的时候才登上它的高峰。比如边塞诗、山水诗、送别诗,惟独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就是田园诗。它是由东晋的陶渊明开创的,并且由陶渊明把它推上了它的顶峰。梁钟嵘说陶渊明是:“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那么,陶渊明“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是怎样的一个诗人,他的人生经历、他所处的环境对他的田园诗的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我们请同学们交流一下检索到的有关资料、信息。
陶渊明生平
陶潜,东晋大诗人,一名渊明,字元亮,私谥靖节。今江西九江人。他的
祖父和父亲都曾任官,他的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但到陶渊明时,家境衰落。在家族中,他既钦敬曾祖的积极进取,又特别赞赏外祖的冲淡自然。思想中融入了儒道两种精神。前期(41岁以前),他渴望进取,渴望干一番事业,做过江州祭酒,刘裕幕下镇军参军、彭泽令,起主导作用的是儒家精神;但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又时官时隐,举棋不定。后期(41岁以后),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庶族寒门出身的人,不可能突破门阀士族对高官权位的垄断,高傲的脾气使他不愿迎合官场中钻营取巧的一套,“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终于辞官归田园,躬耕陇亩,不再出仕,回家乡当隐士去了,与官场彻底决裂。《饮酒》诗一组二十首,就是归隐之初写的,大抵表述醉中的乐趣和对人生的感想。本篇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首。陶渊明的诗作有两类题材: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寄寓了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篇,寄寓抱负,颇多悲愤慷慨之音。
用心爱心专心
1
f二、通过反复朗读,体味诗人的感情和诗的意境美。通过反复朗读,体味诗人的感情和诗的意境美。反复朗读诗的意境美
1.散读课文2.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