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电荷
第11章简单电路
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2、两种电荷:
正电荷: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
负电荷: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验电器: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5、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
二、电流
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2、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
电路中有电源电路为通路
4、单位:1、国际单位:A2、常用单位:mA、μA3、换算关系:1A1000mA5、测量:
1mA1000μA
1仪器:电流表,符号:2方法:
㈠读数时应做到“两看清”即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看清每大格电流值和每小格电流值㈡使用时规则:两要、两不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f②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
Ⅰ危害:被测电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时,不仅测不出电流值,电流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表被烧坏。
Ⅱ选择量程:实验室用电流表有两个量程,006A和03A。测量时,先选大量程,用开关试触,若被测电流在06A3A可测量,若被测电流小于06A则换用小的量程,若被测电流大于3A则换用更大量程的电流表。④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原因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
三、导体和绝缘体:1、导体: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说明:金属导体中电流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酸、碱、盐溶液中的电流是正负离子都参与定向运动2、绝缘体: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不易导电的原因: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3、“导电”与“带电”的区别导电过程是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过程,导电体是导体;带电过程是电子得失的过程,能带电的物体可以是导体,也可以是绝缘体。4、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原因是:加热使绝缘体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