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物某个部分或某种特征混淆假想与真实幼儿想象夸张的原因:认知水平的限制情绪对想象的影响幼儿想象在认知中的地位想象表现能力的局限性(每一点1分)三、案例分析题(16分)
小明父母的态度和行动是不对的。3岁左右的幼儿思维尚处于直观行动思维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思维是在直接感知中进行的,思维是在实际行动中进行的,思维不能离开而同的动作。在行动之前,儿童主观上并没有预定目的和行动计划,也不可能预见自己行动的后果。所以小明的行为正是这种思维方式的体现。(6分)在这个阶段要求小明先想好了再去行动,是不符合幼儿思维发展的规律的。其实也是没必要的,随着年龄的发展和经历的增加,幼儿的思维就能发展到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思维的有意性也可以得到发展。所以小明的父母是没必要为此担心的。(6分)建议小明的父母可以为孩子多提供一些思维锻炼的机会,然后试着用语言总结自己的行动结果,在这种西和评价的基础上,才能逐渐出现最初的、短暂的行动目标和行动计划。(4分)四、论述题(共30分)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总趋势表现在哪些方面?(16分)答:1从简单到复杂(1分)(1)从不齐全到齐全(1分)(2)从笼统到分化(1分)2从具体到抽象(3分)3从被动到主动(1分)
f(1)从无意向有意发展(1分)(2)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主动调节(1分)4从零乱到成体系(3分)各点展开占4分。(共16分)二、、试述婴幼儿依恋的特点以及依恋的类型。(14分)答:(一)婴幼儿依恋的特点:1婴幼儿最愿意同依恋对象在一起,与其在一起时,儿童能得到最大的舒适、安慰和满足;(2分)2在儿童痛苦、不安时,依恋对象比任何他人都更能抚慰孩子;(2分)3依恋对象使孩子具有安全感。当在依恋对象身边时,孩子较少害怕;当其害怕时,最容易出现依恋行为,寻找依恋对象。(2分)(二)幼儿依恋的类型:1安全型依恋:母亲离开时苦恼,回来后平静。(2分)2回避型依恋:母亲在不在无所谓。“无依恋”(2分)3抗拒型依恋:母亲离开大哭大闹,回来后又拒绝亲近。“矛盾型依恋”(2分)
f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