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碍企业和劳动者积极性发挥牺牲农民利益→挫伤农民积极性,造成农业长期停滞其弊端的不断暴露和矛盾的激化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它也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3)历史教训①经济建设要遵循经济发展规律②要从本国的国情出发,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③国民经济应按比例协调发展④应注意切实保护人民尤其是农民利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三、苏联的改革1.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1)背景:20世纪80年代,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充分暴露,苏联陷入困境,出现政治经济危机。(社会动荡、经济衰退、人民生活水平下降)(2)时间:1985年开始(3)内容:①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这实际承认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②政府减少指令性计划指标,代之以指导性计划指标;③调整所有制结构,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个体经济、合资企业出现。(4)结果由于改革缺少宏观决策和配套措施;加上戈氏没有放弃优先重工业的传统做法,经济改革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果。后来改革重点转到政治领域,背离社会主义方向,最终导致国内局势失控和苏联解体。★关于十月革命后苏联(苏俄)经济政策的变化过程
f19181920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211927年,新经济政策1928年起,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计划经济建设1936年,斯大林模式形成
f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