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疏肝化痰法治疗梅核气案
中国中医药报
健脾疏肝化痰法治疗梅核气案2011年1月31日
□华荣广东省中医院
梅核气一词首见于宋代《南阳活人书》,其云:“梅核气……塞咽喉,如梅核絮样,咯不出,咽不下。”描述了该病的典型症状。而早在《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就对该病证进行了记载,其曰:“心脉大甚为喉。”即言喉中有异物梗阻。该篇又曰:“胆病者,善太息,口苦,呕宿汁,心下,恐人将捕之,嗌中然数唾。”描述胆腑病变会咽部有物梗阻,多次想把它吐出来,却怎么也吐不出来的症状。《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言:“妇人咽中如有炙卵,半夏厚朴汤主之。”自此以来半夏厚朴汤成为了治疗该病的经典方剂。
国医大师李振华认为该病虽发于咽喉,却与脏腑失调有关,咽部异物感为标,肝脾失调为发病之本,气滞痰凝咽喉为其病机关键。其病因病机主要是情志所伤,肝气郁结,横逆于胃,胃失和降,聚湿生痰,肝胃之气失其疏泄和降而上逆,痰随气升,痰凝气滞于咽喉而发病。亦有饮食劳倦或忧
f愁思虑伤及脾胃,脾失健运,水湿不化,聚湿生痰,痰湿阻滞,土壅木郁,痰气循经上逆,交阻于咽喉而发病者。
病案举例
肖某,女,45岁,2010年10月19日初诊。患者于3年前出现咽干不适,咽部异物感,在广东省中医院耳鼻喉科检查示:咽部慢性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双侧扁桃体Ⅱ度肿大,慢性充血,表面有脓栓,瘢痕粘连。诊断为慢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给予中西药和中药汤剂治疗半年未见好转,后考虑由扁桃体肿大引起,于2008年8月进行了扁桃体切除术,手术顺利,双侧扁桃体窝无腺体残留。但术后症状仍未见好转,曾辗转几个耳鼻喉科医师治疗不效。刻下症见:自觉咽干灼热,咽部异物感,咯之不出,咽之不下,心烦,失眠。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中医诊断:梅核气(脾虚肝郁,气滞痰凝咽喉);西医诊断:慢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切除术后。治以健脾疏肝,降气化痰,清利咽喉。予李振华自拟理气消梅汤。处方:紫苏子10克,射干10克,木香10克,桔梗10克,胆南星10克,甘草5克,白术10克,厚朴10克,橘红10克,云苓5克,陈皮10克,蝉蜕5克,法半夏10克。5剂,水煎服。嘱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厚味之品,保持心情舒畅。
2010年10月26日二诊:咽干灼热消失,有少许咽部异物感,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说明药中病机,痰气渐消,热邪已清,继守上方5剂巩固
f疗效。2010年11月2日三诊:咽部不适症状基本消失,唯心烦,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