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我国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2013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首次超过制造业,达到GDP的46。但与发达国家服务业占比一般达到70以上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服务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服务业在经济结构中的地位将进一步上升。我们要的是民生改善、就业比较充分的经济增长速度。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高于制造业,大力发展服务业有利于实现充分就业目标,有利于丰富生活性产品供给、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民生、实现以人为本的增长。
(2)需求结构方面,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2012年,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自2006年以来首次超过投资。从今年上半年数据看,最终消费对GDP增长贡献率达544,投资为485,出口则是29。
图4三大动力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拉动堆积柱形图
f2015151910545540415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654353514608620358743013244013637
423702
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百分点
资本形成总额百分点
最终消费支出百分点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
①经济结构转型有利于未来消费保持平稳增长随着经济结构转型的不断深入,促消费政策将会加快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热点的转换,消费增长的空间会进一步扩展。同时,刺激信息消费综合政策的出台,为消费的持续稳定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②投资将保持稳定增长稳投资是稳增长的基础,未来投资将注重优化结构,“以长带短”,慢热释放。预计未来两年投资将保持平稳增长,增速保持在1920之间。其中,在政策支持下,基建将是投资增长的主要支撑力,棚户区改造、城市地下管网、污水处理、铁路地铁、智能电网等投资建设将明显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将带动房地产投资平稳增长;产能过剩将制约制造业投资的增长,其增速将保持低位运行态势。在启动投资的同时,决策层亦会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下放审批权,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垄断和公共事业领域。③进出口将保持个位数增长态势未来两年,全球经济将延续弱复苏态势,在出口便利化、减免相关税费和外部环境趋好等因素的作用下,出口可能呈现平稳增长态势,增速在910之间;随着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效应的逐渐显现,内需将持续回暖,进口增速有望快速回升。随着经济结构转型期增速预期回调、产能过剩消化尚需时日,尤其是橡胶、黑
f色金属、农资、建材、煤炭、化工等多数生产资料仍处于去库存的过程中,预计2015年PPI(生产者物价指数)回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