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寻找支点,搭建知识与生活的桥梁
作者:梁中华来源:《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7年第07期
当前,许多知识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很多教师的教学往往脱离生活实际,学生学习时会感到很枯燥,慢慢地就失去了学习兴趣。教师没能做好教材中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衔接,使得学生学习起来会很吃力,思维难以得到有效的发展。因此,教师需要对教材深入地剖析,从教材中找出一个支点,搭建知识与生活的桥梁,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一、依托教材,促进教学材料生活化教材是教师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工具,教师可以先从教材入手,将教材作为搭建知识与生活的桥梁。教材中会有一些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陌生的概念。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丰富,挖掘教材中可以沟通“生活世界”和“书本世界”的点,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促进教学材料的生活化,开展生活化教学,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例如,在教学“百分数与小数、分数的互化”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先根据教材知识设计教学,巩固学生的知识。教师给出“045,12,15……”几个数,让他们将其转化为分数,让学生掌握将小数化为分数的基本方法。接下来,教师又给出了几个分数,让学生将分数转化成小数,提高学生将分数转化成小数的能力。在做了这些准备工作后,教师说道:“同学们做得都很好,我对大家十二分满意。那么,大家知道这个‘十二分满意’代表什么意思吗?”学生结合以前的知识告诉老师代表“120满意”,然后我引导学生将120转化成分数,然后转化成小数。接下来,教师又说道:“同学们可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啊’,大家在我的话中能否找出百分数的知识?”学生们思考了片刻后,告诉我“三天代表60,两天代表40”,然后教师又让学生将这两个百分数转化成小数和分数。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教师为了引导学生掌握百分数、小数和分数的互化,先用比较直观的题目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然后用生活中的俗语设计问题,这对教材内容是一个有效的补充,并且问题更加富有趣味性。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学生们更能感受到数学存在于生活,会更加主动地去思考问题,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二、开展活动,借助生活化完成建构教材中的一些知识、概念,如果强加灌输给学生,那么只会让学生感到枯燥,难以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生活与数学知识的衔接,可以为学生创设生活中的情景,让学生分析这些现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