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七个梨平均分在三只盘子里,结果剩下一个梨无法平均分。趁势让学生思考这两道题: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剩下的数叫什么数?通过观察比较,学生理解了正好分完的叫“整数除法”,不能正好分完的叫“有余数除法”,剩下不能分的数叫“余数”。这样既温习了旧知识又掌握了新知识,同时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对知识的掌握也较为深刻。
f二、以故事为案例,激发学生的联想能力针对小学生爱听有趣的奇闻轶事的心理特点,在导入新课中,适当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寓言、典故、谜语、趣闻等,可以帮助学生展开思维、丰富联想,可使他们兴致勃勃地投入新知识的学习中去,变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为使学生顺利地理解、掌握新知识,进行实用高效的练习是十分必要的。新教材便为学生设计了大量的、具有思考价值的练习题,在课堂教学中我对这些练习进行加工、改造,经常是以游戏、比赛的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练习的机会,提高练习的实效性。三、结合重点,提高认识在教“相遇应用题”时,其要点是:①掌握此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②能在正确分析此类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正确解答此类应用题。如教学时,在两张胶纸上各画一辆汽车,通过抽拉直观演示,显现两车相遇的全过程。这样分解就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a、时间:同时;b、地点:两地;c、方向:相对;d、结果:相遇。在学生掌握了这些特征后,可进一步通过投影片抽、拉的演示,弄清速度和、相遇时间、相距距离等概念的含义,即:速度和单位时间里两车共行的路程;相遇时间从两车同时出发到相遇所经过的时间;相距距离相遇的这段时间里两车共行的路程。教师通过投影的直观演示,突出了相向而行的两车各从起点出发开始直到两车相遇点。突破了难点后,学生对相遇应用题的特征既有感
f性认识又有理性认识,因而解答起来就会得心应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思维导向,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在学生思维转折处采用恰当方法及时点拨提示,尽可能地使学生产生发散性思维,又少走弯路,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教者如能在学生思维困惑处介入电教媒体,既有利于及时点拨和调控,也有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解题能力的培养。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体积之后,出示这样一题:把一个棱长为五厘米的正方体表面全部涂上红色,然后将此红色正方体切割成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小块,一共可切多少块?其中一面、两面、三面有红色的各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