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有效利用课前三分钟提高学生汉语素养
作者:阿荣来源:《读写算》2012年第84期
新的《汉语课程标准》提出:“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汉语课程的首要性质是工具性,同时兼顾人文性,这是汉语课程的基本特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应把汉语的工具性摆在第一位,应以培养学生汉语实际应用能力作为基本目标。汉语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获得汉语知识,培养学生应用汉语的能力,尤其是口语交际能力。汉语教学应该注重实效,努力营造轻松、和谐、富有趣味的教学情境,通过不同内容的话题,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应该鼓励学生更多地接触语言材料,给他们创设尽可能多的汉语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使用汉语进行表达和交流。
近年,笔者尝试开展“课前三分钟”的活动,并致力于研究如何有效地安排、利用课前的三分钟。所谓“课前三分钟”,就是利用每节汉语课前三分钟左右的时间,通过学生说话的方式,以提高学生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锻炼胆魄,充分体现新课程“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这一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进一步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全面提高学生素养,具有其它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指导思想
(一)以学生为本。传统的教学形式以教师为主,是典型的“一言堂”,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学生的活动应贯穿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学生课前三分钟活动,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让学生有更多的展示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的机会。
(二)注重实践。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真正享有对教育的“参与性”和“选择性”,使学生真正能够发挥出“自主性”,而这些目标的达成,单靠几个问题的设计,几道练习的做答是很难完成的。汉语课前三分钟活动,让学生查阅资料,充分准备,背诵资料,参与评价,心、口、手、脑并用,是汉语知识和汉语素养的一次综合展示,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模式
(一)内容与形式
因为学生的汉语基础参差不齐,一开始就要求过高的话,有可能因为达不到要求,使这项活动无法进行下去。所以在初始阶段,要求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演讲内容。基础好的同学可选择较长的正式演讲稿,背诵文章或自己的作品皆可;基础差的同学可选择短小的寓言或笑话,在以后的演讲中逐步加深。为提高学生的兴趣,我鼓励有兴趣的同学可上网查资料,制作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