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全国卷1文科综合试卷分析及备考意见2015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课标Ⅰ卷严格执行了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中所规定的能力要求及内容范围,在试题类型、呈现形式、内容比例、能力考查等方面,都保持了往年的风格与特点,试卷的结构设置合理,整体上与去年相比难度略有提升,主要体现在综合题第37题。地理试题在整体上延续了“平稳变化,注重联系实际”的一贯风格在高考测评理念与新课程理念的高度融合中,为考生创建了“有用的地理”思维平台,体现出“能力切入、能力考查”的高中新课改高考命题要求。一、选择题:独特视角,精巧构思选择题依托4组内容鲜活、主题鲜明的材料,将地理图像、图表与文字材料有机结合,使地理信息的呈现形式情境化。每组题目的考核目标也十分明确,学科特点与地理思维逻辑十分突出。比如13题以比较前卫的知识“雨水花园”为背景材料,考察学生对水循环知识的应用,46题以“纽芬兰岛的甘德国际机场”为材料,主要考查地理空间思维和时间思维,并巧妙的将经纬网知识与主题结合79题以“渤海海冰资源”为背景信息,主要考查等值线图的读图分析能力和海洋环境1011题以“黄河三角洲的变化”为材料,主要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二、必考题:立足区域,综合分析36题,以“文图问”的题目结构和图文结合的形式,围绕“美国大盐湖的卤虫产业发展”主题,分层次分步骤地探索“大盐湖盛产卤虫的原因”、“早年卤虫产业规模较小的原因”以及后来产业的蓬勃发展问题。最后一问是开放性的,为考生用地理学的不同视角对比分析、表达不同见解提供了空间。不难看出此大题的设计很巧妙地渗透了地理问题研究的思路与方法。37题,是本套试卷中最难的一个题,以“青藏铁路建设中多年冻土障碍的克服”为背景材料,层层设问,包括青藏高原的独特气候成因、青藏地区的地质条件和热棒工作原理引导学生探究地理问题,并解决地理问题。三、选考题:联系实际,活学活用42、43、44三道选考题,分别结合“峡谷旅游”、“东南亚水灾”、“南方喀斯特地区道路建设”三组现实性的图文材料,突出了选修课程标准重点要求的内容,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发展、关注现实问题,强调了问题的解答需要生活常识与地理技能的支持及地理理性思维的进一步发展。四、给准高三学生的备考建议1、依据今年考卷分析,地理试题更加注重地理原理的分析。希望大家能够掌握最基本的原理,千万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