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弟弟争辩道:“停在地面时猎取的雁适合煮来吃,飞翔时射下来的雁适合烤来吃。”两个人就这样争吵不休,便去请社伯评理,社伯让他们把雁剖成两半,一半煮一半烤。于是他们再去找雁,但是雁已经凌空飞走很远了。
f参考答案1、C2、D3、多读古人的文章只是致力于读书。41dúo量长短(2)dù尺寸尺码(3)dù尺寸尺码5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他先自己测量脚的尺码,然后把测量出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6.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7.而置之其坐(脚的尺寸)至之市(到、往)而忘操之(脚的尺寸)反归取之(脚的尺寸)何不试之以足(鞋子)8.①边境。②到。③反而。④所以。9.您凭借什么到(南海)?10.对比,立志。11(这)(做法)2、(停止)12:(1)现在有个人每天偷邻居家的鸡。(2)这不是君子的行为。(3)请让我减少偷鸡的数量,每月偷一只鸡,来等待第二年再停止。13、牵引应当烧寻找14、过了一会儿去寻找雁,而那雁已向高空飞远。15、三个人都不正确。因为办事要抓住时机,不能为无为的争论而贻误战机。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二)(一)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f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18分)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①恐已暮矣()②盲臣安敢戏其君乎()③臣闻之()④善哉()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4分)……………()A、臣闻之B、如日出之光C、驱之别院D、学而时习之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4、这则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分)
(二)欧阳修论作文
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16分)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①尝乘间以文字问之()②惟勤读书而多为之()③自工()④疵病不必待人指摘()
2、请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之”各指代什么。(4分)
①学而时习之()
②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③唯勤读书而多为之()
④多作自能见之()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