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岩石颗粒在水溶液中结晶或呈胶体形态凝结沉淀而成的结构、生物结构由生物遗体组成的结构。沉积岩常见构造:层理构造、层面构造、结核与周围沉积岩不同的、规模不大的团块体、生物成因构造如生物礁体、叠层构造、虫迹、虫孔等。沉积岩根据组成成分、结构、构造和形成条件,可分为碎屑岩如砾岩、砂岩、粉砂岩、黏土岩如泥岩、页岩、化学岩及生物化学岩类如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等。变质岩结构主要有:变余结构、变晶结构、碎裂结构变质岩的构造主要有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片麻状构造、块状构造土是由颗粒固相、水溶液液相和气气相所组成的三相体系。土的孔隙比是土中孔隙体积与土粒体积之比,反映天然土层的密实程度,孔隙比小于0.6的是密实的低压缩性土,大于10的土是疏松的高压缩性土。土的饱和度(Sr)土中被水充满的孔隙体积孔隙总体积。饱和度Sr越大,表明土孔隙中充水愈多。Sr50%是稍湿状态,Sr在50%~80%之间是很湿状态,Sr80%是饱水状态。碎石土和砂土为无黏性土,紧密状态是判定其工程性质的重要指标。颗粒小于粉砂的是黏性土,黏性土的工程性质受含水量的影响特别大。黏性土因含水量变化而表现出的各种不同物理状态,称为土的稠度。黏性土的界限含水量,有缩限、塑限和液限。土的力学性质主要是压缩性和抗剪强度。根据土中有机质含量为无机土、有机质土、泥炭质土和泥炭;根据土的颗粒级配和塑性指数分为碎石土、砂土、粉土和黏性土;淤泥及淤泥质土。具有高含水量、高孔隙性、低渗透性、高压缩性、低抗剪强度、较显著的触变性和蠕变性等特性。湿陷性黄土。在天然含水量时一般呈坚硬或硬塑状态,具有较高的强度和低的或中等偏低的压缩性,但遇水浸湿后,强度迅速降低,有的即使在其自重作用下也会发生剧烈而大量的沉陷。湿陷性黄土受水浸湿后,在其自重压力下发生湿陷的,称为自重湿陷性黄土。易造成沉陷等问题。而在其自重压力与附加压力共同作用下才发生湿陷的,称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
红黏土。天然含水量高,通常呈现较高的强度和较低的压缩性,不具有湿陷性膨胀土。具有显著的吸水膨胀和失水收缩,且胀缩变形往复可逆。易被误认为是工程性能较好的土,多分布于Ⅱ级以上的河谷阶地或山前丘陵地区,个别处于I级阶地。填土。堆填时间超过10年的黏性土、超过5年的粉土、超过2年的砂土,均具有一定的密实度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