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危险环境r
A,气体、蒸气爆炸危险环境:0区,1区,2区。B,粉尘,纤维爆炸危险环境:10区,11区。r
52、通用防火防爆技术r
A,限制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通风)。B,消除点火源。C,惰化和稀释(密闭容器)。r
53、防爆电气设备r
A,隔爆型(标志d)。B,增安型(标志e)。C,本质安全型(标志i)。r
54、防爆电气线路:导线材料选择,配电线路采用铜芯导线或电缆;煤矿井下不得采用铝芯电力电缆;爆炸危险环境危险等级2区的范围内,电力线路应采用截面积4mm2及以上的铝芯导线或是电缆。r
55、燃烧释放出火焰或可见光。r
56、A类火灾(木材,纸张)r
B类火灾(汽油,煤油)r
C类火灾(煤气,天然气)r
D类火灾(钾,钠)r
E类火灾(发电机,电缆,电器)r
57、火灾防治途径一般分为评价,阻燃,火灾探测,灭火等。r
58、阻燃剂安其使用方法分为添加型和反应型两种。r
59、火灾探测r
A接触式探测:烟气。点式探测器,直径10cm的壳体,能感受烟气浓度,温度,代表燃烧产物。r
B非接触式探测。光学效果,紫外或红外光。r
60、灭火基本原理:冷却,窒息,隔离,化学抑制。r
61、不能用水扑灭的火灾:密度小于水和不溶于水的易燃液体的火灾。r
62、干粉灭火器是化学抑制作用。r
63、在易燃易爆场所,不能使用铁质工具,而应使用铜制或木制工具。r
64、疏散通道,房间内最远电到住宅门口的直线之间不超过15m;公共场所不超过30m;r
65、安全出口:门应当向疏散方向开启;不应采用悬吊门。侧拉门;分散在不同方向布置,相互间的距离不小于5m。r
66、疏散走道和居住建筑内长度超过20m,要设应急照明。r
67、疏散用应急照明,其最低亮度不低于05lx;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少于30mi
;在正常照明被切断下,应在5s内自动切换成应急电源。r
68、扑救A,B,C类和带电火灾应选用磷酸铵盐干粉、卤代烷型灭火器。r
69、建筑灭火器的配置主要包括:灭火器配置场所的火灾种类;灭火有效程度;对保护物品的污损程度;设置点的环境温度;使用灭火器人员的素质。r
70、手提式灭火器其顶部离地面高度应小于15m,底部离地面高度不小于015m。r
71、爆炸可分三类: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r
72、化学爆炸有热反应和链式反应两种不同的历程。r
73、爆炸极限是表征可燃气体、蒸气和可燃粉尘危险性的主要示性数。r
74、气体用体积比来表示爆炸极限;粉尘用质量浓度比。r
75、爆炸上限与下限浓度之差与爆炸下限浓度之比值表示其危险度H,H越大,表示可燃性混合物的爆炸极限范围越宽,其爆炸危险性越大。r
76、爆炸极限影响:r
A,温度的影响:混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