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实现村干部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据统计,全市各镇(街道)共召开“村支书论坛”500
2
f多期。2、积极实施“新党员成长计划”。针对以往入党积极分子
队伍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重视程度不一、培养缺乏计划性、责任不到位、方法单一等问题,从2008年7月起,在全市各村(居)、“两新”组织中全面实行入党积极分子积分制管理,将入党积极分子的理论学习和工作表现情况量化累积成分数,以此作为入党积极分子能否转为发展对象的前置条件,实现了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训工作的经常化和制度化,优化了发展党员工作“源头”。一是科学设置分值。入党积极分子积分主要通过参加党组织开展的学习培训和各类活动获得,原则上按参加时间设置分值。每小时设定为1分,1天最高可记6分。积分总分为100分,由党支部评分、上级组织评分、联系人评分、个人述学考试评分四部分组成。二是落实配套措施。为了增强积分制管理的可操作性,确保这项制度能真正落到实处,落实了“五个一”的配套措施。即编印一本《入党积极分子积分制管理手册》,建立一支讲师队伍,制订一个培训计划,筛选一套培训教材,搭建一个管理平台,使基层易于操作。三是强化积分运用。规定凡积分未达到80分或未通过理论测试的入党积极分子,所在党支部不得将其转为发展对象,须继续参加学习培养;两年内累计仍未达到80分者,须重新取得积分,必要时取消其入党积极分子资格。
3
f3、大力开展“大学生村官党员培训工程”。据统计,全市目前有大学生“村官”党员118名。结合大学生党员初入社会、经验欠缺等实际,采取多种培训方式,提高他们融入农村工作的能力。一是开展岗前培训。市里每年对新选聘的大学生村官开展集中上岗培训,就党的建设、新农村建设、村级财务管理知识、计划生育法规政策和如何做好村级工作等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大学生村官做农村工作的适应性。二是开展专项培训。每年组织举办为期三天的到村(社区)工作大学生生培训班,对已选聘在村工作的大学生村官进行轮训,内容涉及时事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农村工作方法和农村调解工作等。三是实行导师带培。各地在大学生村官任职的村中指定工作经验相对丰富、办事公道、作风正派、综合素质相对较好的村干部与村官党员进行“一对一”结对,落实责任,明确目标和任务,使大学生村官能尽快熟悉村情民意、全面掌握农事;明确规定驻村干部为大学生的导师,要求在处理村事时带上大学生,使大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