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农业建设方案上的应用
引言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不断促进智能农业技术的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
化,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其中,农业信息化主要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科学技术水平,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中国是农业大国,传统农业在国际市场上的优势主要依靠自然资源和劳动力成本的低廉。随着世界新技术的发展,农业科技化将会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趋势。农业科技化是指以农业科学技术为依托,开发出先进的、成熟的、能推动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有较高经济效益的农业科技成果,并及时地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农业生产急需的技术产品,应用于农业生产的整个过程。农业科技化要求把农业科研、技术推广与开发和农业生产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科技现代化农业的转变。农业科技将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发挥各方面的重要作用。
要实现建设现代化智能农业,就要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就要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为适应农业规模化、精准化、设施化等要求,加快开发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农业装备设施,要重点在田间作业、设施栽培、健康养殖、精深加工和储运保鲜等环节取得新进展。推进农业信息服务技术展开,应重点开发信息采集、精准作业、息、农村远程数字化,气象预报预测和灾难预警等技术,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融合。基于信息和智能管理复杂的农业产业系统,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对物联网农业应用提出了迫切需求。物联网是以电子标签和电子编码(EPC)为基础,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实物互联网络,其宗旨是实现全球实物信息的实时共享和互通。
1物联网的概念1999年,物联网(I
ter
etofThi
gs,IOT)这个词,是麻省理工学院一位教授在研究无线射频(RadioFreque
cyIde
tificatio
,RFID)时最早提出来。物联网概念是在互联网概念的基础上,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物与物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概念。其中,RFID是能让物品说话的一种技术,它能标识出物品的信息。在物联网中,RFID标签中存储着规范而具有互用性的信息,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把他们采集到处理系统,实现对物品信息的分析和处理并且能通过开放性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的交换和共享。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在很多领域已经得到了成熟的应用。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的ITU互联网报告中,物联网的定义和范围已经发生了变化,覆盖范围有了较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