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意义
作者:刘平来源:《教师博览科研版》2014年第12期
摘要“校本课程”是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充分挖掘学校内在潜力,并整合学校资源,最大化地将本土文化融入课程研究和教学。开发并利用好地方乡土文化资源,形成地方特色的高中语文“校本课程”,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主体参与性和实践能力,而且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创造意识,让学生灵性飞扬。
关键词乡土文化;人文素养;创造意识;校本课程
开发并利用好乡土文化资源,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高中语文“校本课程”,不仅有利于改变传统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让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更“接地气”,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主体参与性、创造性思维,让学生灵性飞扬,为社会培养具有深厚人文素养、开拓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一、以乡土文化开启灵性之源
生活中有很多宝贵的文化资源可以挖掘和利用,如果能很好地开发并利用它们,必将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成效,同时也能赋予学生一双想象的翅膀,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意识。
以道教传统、红色文化资源、景德镇陶瓷为代表的江西古文化饮誉海内外,《水浒传》开篇浓墨重彩描绘的龙虎山是道教发源地和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天师世家”的世居之地,号称“中国道家第一山”,其中“道家祖庭、丹霞地貌、春秋战国时期古越崖墓悬棺”又珠联璧合,成为本地乡土文化的一大亮点。
如此种种深厚的本土文化资源,开发并利用好,必将开启语文校本课程的灵性之源。
二、以人文素养点亮德育之光
开发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必须以强化德育功能、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基本原则。
在物欲泛滥的当今社会,很多学校教育只是单纯地灌输知识技能,教会学生“如何而生”的本领,却忽略“为何而生”的教育。学生也局限于太狭窄、太专业化的知识技能,而忽略了最基本的人文素养和创造意识,也就很难造就具备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以及人道主义精神的社会栋梁。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巧妙地借地方的人文素养文化点亮“语文校本”的德育之光,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社会、热爱祖国的情感,进而更好地突出教育的德育作用和社会责任。
杰出的先贤、光辉的历史都可以融入于高中语文校本课程之中,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理念,从而具备社会责任意识和勇于担当的主人翁精神。
三、以创造意识培育智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