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尔博登(NeilBorde
)在1950年提出的“营销策略组合”,强调了从企业整体营销目标的实现出发,对各种营销要素的统筹和协调,而企业的经理就是“各种要素的组合者”,这是从管理的角度提高营销效率的重要思想,他将企业的营销活动的相关因素归结为12个方面,包括:产品、品牌、包装、定价、调研分析、分销渠道、人员推销、广告、营业推广、售点展示、售后服务以及物流等;之后,弗利又将这些因素归纳为同提供物有关的“基本因素”和同销售活动有关的“工具因素”;以后又有一些营销学者对营销策略提出过不同的组合方式,如:佛利(AlbertWFrey)的二元组合:一为供应物因素,即同购买者关系较为密切的因素,如产品、包装、品牌、价格、服务等;二为方法与工具,即同企业关系较为密切的因素。如分销渠道、
f人员推销、广告、营业推广和公共关系等;拉扎和柯利(LazerKelly)的三元组合:一为产品和服务的组合;二为分销渠道的组合;三为信息和促销手段的组合等等。直至1960年杰罗姆麦卡锡(JeromeMcCarthy)提出著名的“4Ps”组合。
发展从4P理论到10P理论6P理论进入20世纪
80年代,市场营销学在理论研究的深度上和学科体系的完善上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市场营
4P营销理论销学的概念有了新的突破。1986年,菲利普科特勒在《哈佛商业评论》(3~4月号)发表了《论大市场营销》。他提出了“大市场营销”概念,即在原来的4P组合的基础上,增加两个P:“政治力量”(PoliticalPower)、“公共关系”(PublicRelatio
s),他认为21世纪的公司还必须掌握另外两种技能,一是政治权力(PoliticalPower),就是说,公司必须懂得怎样与其他国家打交道,必须了解其他国家的政治状况,才能有效地向其他国家推销产品。二是公共关系(PublicRelatio
s),营销人员必须懂得公共关系,知道如何在公众中树立产品的良好形象。这一概念的提出,是80年代市场营销战略思想的新发展。用菲利普科特勒自己的话说,这是“第四次浪潮”。1984年夏,他在美国西北大学说:“我目前正在研究一种新观念,我称之为大市场营销:第四次浪潮。我想我们学科的导向,已经从分配演变到销售,继而演变到市场营销,现在演变到大市场营销”。10P理论随即,菲利普科特勒又提
f出为了精通“4Ps”(他称之为战术上的),你必须先做好另一个“4Ps”(他称之为战略上的):第一个“P”是“探查”(Probi
g)。这是一个医学用语。医生检查病人时就是在探查,即深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