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导率
1介质一的相对介电常数
2介质二的相对介电常数
1介质一的电导率
2介质二的电导率
根据公式(51)和(52)可知,当电性参数(介电常数、电导率和磁导率)
差别大者,反射系数也大,因而反射波的能量也大。探地雷达工作原理如图51
所示。
51探地雷达工作原理示意图
探地雷达探测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探地雷达是一种非破坏性的探测技术,可以安全地用于城市和正在建设中的工程现场。工作场地条件宽松,适应性强属于轻便类的探测仪器;2抗电磁干扰能力强,可在城市内各种噪声环境下工作,环境干扰影响小;3具有工程上较满意的探测深度和分辨率现场直接提供实时剖面记录图,且图像清晰直观;4便携微机控制数字采集、记录、存储和处理。使之在工程地质探测领域应用日益广泛由于探地雷达具有以上技术特点,使之广泛的应用于工程地质勘查以及道路
f灾害监测。
本工程雷达采用反射波法中的剖面法进行雷达扫描,这种方法特点是发射天
线T和接收天线(R)的间距(称为收、发距或天线距)固定,沿测线同步移动
逐点测量的一种方式。天线距由式(53)估计:
TR2D1
(53)
式中
D目标物体埋深;
介质的介电常数。
当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同步移动时,就能得到一个个记录组成的探地雷达
剖面图像。
六、现场操作及数据处理
应用探地雷达方法在采集地下目标体的有效信息时,还会接收到各种规则的
或随机的干扰信息,探地雷达数据处理的目的,就是为了压制这些干扰波,最大
限度地突出有效波,以便提高雷达记录的信噪比和分辨率,提供和显示记录中包
含与地下目标体的位置、形态、结构和属性等有关的信息,为探地雷达资料提供
解释服务。
探地雷达数据资料处理分为两个阶段:现场数据采集和室内数据处理。
现场数据采集前主要要作好操作系统参数的设定其主要参数包括:天线的中心频率、采样时窗、采样间隔等的选择。采集参数的设置是否正确、合理关系到
采集数据的品质和探测的效果。
61天线中心频率选择天线中心频率选择需要在满足探测深度的基础上兼顾目的体的尺寸,一般说
f来,在满足分辨率且场地又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的使用频率较低的天线,如果
要求空间分辨率为x,围岩的相对介电常数为,这天线的中心频率可依据下式初
步确定。
f150x
61
本工程检测中心频率为1600MHz。
62时窗的选取
时窗的选取主要取决于最大探测深度与地层电磁波的传播速度v,时窗(W)
的选择可以取最大探测深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