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74认识三角形(2)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理解“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和“三角形的高”的概念;并会正确画出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和高.
2.通过学习活动,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识图能力.
教学重点
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和高的概念及其画法.
教学难点
钝角三角形的高的画法;引导学生“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简单图形”的思考过程.
教学过程(教师)
学生活动
设计思路
情景创设: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可以归纳出橡皮筋
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制作的教学课件可以使
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制作的教学课件演示:
(线段)的另一端点与边BC有3个特殊的位置:
问题显得更加的形象、直观,学生通过动态的过程
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ABC的顶点A上,另一端从点
(1)橡皮筋的另一端点是BC的中点;
理解这3种特殊的位置关系.通过图形的变换,让
B出发沿BC方向移动,在这个过程中,橡皮筋(线段)的位置不断变化,你认为其中有哪些位置是特殊的?请与同学交流.
(2)橡皮筋的另一端点是A的平分线与BC的
交点;(3)橡皮筋的另一端点是点A到BC的所在直线
的垂线段的垂足.
学生发现三角形中三条重要的线段,而这三条线与以前所学的垂线、角平分线及线段中点等概念有联系,从而达到知识迁移,引入本课课题74认识三角形(2).
f新课探究:
学生通过中线的定义很容易回答问题:
创设“操作思考交流”活动,学生用
1.三角形的中线.
(1)AD是△ABC中BC边上的中线,则BD=CD数学语言描述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注意强化活动
如图,取△ABC边BC的中点D,连结AD,线段AD就是△ABC的一条中线;也称AD为边BC上的中线.
A
=1BC.2(2)若BD=CD,则AD是△ABC中BC边上的中
线.
过程,增强学生对问题的感悟.师生共同合作,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得出结论:
“三角形的中线共有3条”.“三角形的3条中线相交于三角形内一点”.
BDC
对于思考(3)部分学生可能直接不能得到答案,
“三角形的中线将这个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
教师可做适当的提示:“等底同高”.
的两部分”.
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画任意一个三角形三边的中
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与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线,观察三条中线的特点.在黑板上展示学生的作品.
三角形的中线.
强调:①三角形的中线是一条线段;②为了区分中线,我们将线段AD叫做BC边上的中线.
思考:
(1)AD是△ABC中BC边上的中线,则BD__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