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作者:王俊英来源:《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年第06期
摘要创新教育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点。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语文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
关键词创设良性氛围开展民主研讨注重逆向散发注重实践活动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是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谈话中关于人才素质、教育方向的精辟论述。江泽民同志还提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教育在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为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首创精神,必然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那么,语文教学又该如何承担起这一重要使命呢?下面就课堂教学谈谈这方面的浅显认识,与大家交流。
(一)创设良性氛围,培养创新意识
教师是把握课堂气氛的舵手,教师的情感是影响学生情绪的重要因素。如果教师以专制、放任的方式授课,学生就会产生冷漠和不满情绪,只有在民主、平等的课堂上,学生心情舒畅、兴趣盎然,他们才有可能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智力潜能才有可能得到充分的挖掘。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转变观念,真正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一定要打破高高在上的单向传输模式,和学生进行多向互动的平等交流,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的利用好教材,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多思、多问。对学生发现的有深度的、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首先应给予热情的赞扬,再让学生分组讨论;对有争议的问题,可组织大家辩论;对需要阐释的问题,可让同桌互问灵活多样的训练方式,使学生人人参与,个个活跃!在放手让学生讨论或论辩的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肯定或否定什么,而要满怀激情的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使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独创性。
(二)开展民主研讨,培养创新意识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课堂教学中多采用“研讨法”教学。研讨法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课文进行深入研讨的过程。我们在这种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开展认真、热烈的讨论,从而提高学生创新学习的能力。研讨法教学过程大致分为提供方法、自学研读、设疑辩议、归纳小结四个步骤。有人担心学生自由提问会造成问题深浅不当、远离教学目标或问题难偏使教师措手不及的现象,其实,假如在民主、平等的气氛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