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件21人,公龄最长的9年,最短的1年另有2人并未正式参加工作的实习学生民警,他们的平均工作年龄是42年。20件案件,贪污案件10件10人,挪用公款案8件8人,1000万元以上的特大案件3件,犯罪最高数额为7100元,等等。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f第二,消费主义倾向对大学生廉洁修身的阻滞市场消费是一种消费经济,人们的消费观念集中反映了价值观念的变化,大学生作为当代最敏感、最活跃的消费群体,其价值观念也在消费过程中发生变化,有调查显示,有些大学生的消费正在走向非理性,即无论家庭状况和个人经济条件如何大学生普遍具有强烈的交际愿望和消费愿望,其消费水平超出了家庭和个人的经济条件。许多学生对父母辛苦挣来的血汗钱并不珍惜,无节制地放大自己的生活消费,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消费、奢侈消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普遍存在与当今大学生的生活。一个家庭月供能力只有300元的学生可能给自己定制每月1000元的消费计划。在高校,电脑、手机、MP3、CD、录音笔被称为大学生的“五件武器”。除了实用,这也被一些学生看作是一种表明自己生活优越的炫耀性东西。第三,金钱放大效应对大学生廉洁修身的侵蚀对金钱的贪婪几乎是所有腐败分子的共同特征,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廉洁修身教育,就必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一些大学生的金钱本为意识源于对金钱功能的认知错误:有的以为金钱代表这享受和幸福;有的将金钱理解为一种个人能力,代表这个人的形象有的甚至认为金钱是智慧、美德的象征。其实这是一种严重的误解。美国心理学家鲁本斯坦通过《今日心理学》杂志调查发现,万美国读者在选择一系列形容词形容金钱是:2焦虑、失望、愤怒和无助等感情位居前列,其后是幸福和兴奋,还有嫉妒、怨恨内疚、痛苦、怀疑和悲伤等感情。并且,只要不是绝对贫困,相对意义上的金钱差别,对人们的兴奋和痛苦指数并没有直接影响。有些大学生显然对金钱有一种过分的期待,并给金钱赋予一种过多的功能。如果这些人的观念得不到矫正,对大学生的成长是不利的,其结果可能是,将来把获得、占有金钱作为人生唯一目标,甚至不择手段谋利而走向腐败,而生活的乐趣、幸福感却会越来越稀缺。所以,我们作为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高素质人才的后备力量,不能辜负多年来党和国家对我们的培养和教育。在大学中,我们既要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知识和扎实的本领,又要加强我们的道德修养,能够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同命运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