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含新闻、传记、报告)
最新《考纲》规定:了解新闻、传记、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1.理解: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考纲要求2.分析综合:1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3.鉴赏评价: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4.探究: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1考查情况。新闻作为实用类文本阅读中重要的文体之一,对其考查围绕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这四个层级。对新闻内容的理解,对新闻所含信息的筛选和概括、对新闻文体特征的分析和表达技巧的鉴赏,是新闻阅读考查的重点考情研读2.试题样式。题型由原来的一道客观选择题和三道主观简答题,变为二道客观选择题和一道主观简答题,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细处的理解,主观简答题侧重对文本信息的筛选和概括3.设题内容。选择命题材料的新闻,具有正能量、内涵丰富、可读性强、探究点较多等特点。从高考对新闻的考查趋势来看,选材上既体现时代特色,又注重文本所具有的实用价值
2017年高考语文三套全国卷的实用类文本阅读,都是非连续性文本。多年来热门考点传记悄然隐去,虽然不排除未来还有考查的可能性,但已不会再有以前的热度。而作为高考新宠的非连续性文本,选文内容涉及较近发生的事件,一般是与人们生活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是消息、新闻评论、通讯等多则材料的组合,往往是围绕一个事件;也有可能是人物传记的多个片段组成的材料。这样可以增加信息量,引入同类或同一主题的不同情景或不同观点。选文形式多为非连续性文本,考查点多为筛选整合信息包括图表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把握作者观点等,强化材料之间的对比阅读等。根据高考的变化,本专题拟从新闻、传记、调查报告等文体特点入手,点拨阅读技巧,教学生快速读文,然后从热点题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客观选择题和主观简答题两个角度着手复习。
f一、新闻文体特点1.新闻内涵新闻是对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或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2新闻分类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等体裁,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3文体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