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声。2、父亲诉述孩子从小到大,还算乖巧,很少打针吃药。虽然有时有点任性、依赖,但平常都较听话,考虑到我们忙于生意,爷爷、奶奶已年迈,所以才决定送他去北海市较好的一所寄宿学校就读,也好让他学会独立,谁知刚去的那天晚上就开始打电话回来哭,说不想在那读书,不喜欢那里的学校和老师,我们以为这是小孩刚离开父母的正常反应,过一段时间适应就好,两个星期过去了,他还是不适应,而且还常说自己有恶心、发热、出汗等现象,夜里有时会失眠、做恶梦,带他去医院检查,未发现异常,医生嘱咐回家多休息,注意饮食卫生。没办法只好转学回来这里就读。四、评估与诊断1、综合临床资料,对求助者的初步诊断是:一般心理问题。2、鉴别诊断依据如下:(1)根据区分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心理学原理,该求助者主客观世界统一;精神活动内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幻听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问题。(2)该求助者对学校的恐惧情绪,与他的处境相符(不适应全寄宿学校的学习生活管理制度),为常形冲突,可排除神经症性问题。(3)该求助者的主导症状是焦虑和恐惧情绪,而这些情绪症状是由现实因素引发,且仅局限于去学校上学,尚未泛化,持续的时间2
3
f个星期左右,对社会功能稍有影响,可排除严重心理问题。据此,初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3、对该求助者的资料进行整理,得出该求助者产生问题的原因是:(1)生理原因:不明显。(2)社会原因:不适应寄宿学校的学习、生活管理制度,而产生的焦虑、恐惧情绪;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3)心理原因:不能很好适应环境;被焦虑和恐惧情绪所困扰,不能自己缓解;人格特征:内向、敏感、依赖性强。五、咨询目标的制订根据求助者的实际情况以及以上的评估和诊断,咨询师在同其父亲及本人协商后,制订了如下咨询目标:1、近期目标减少求助者的焦虑情绪;减少对学校及老师的恐惧心理。2、具体目标最初每天由父亲陪同走进校门,走入教室上课;课后学会跟同学交往,做游戏,减少对学校和老师的恐惧心理。同时,采取适当的奖励措施,发现进步,及时奖励,坚持按时上学。3、终极目标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发展,完善其人格,帮助他成为一个有自信心、能独立适应学校、社会的阳光少年。六、咨询方案的制订1、根据实际情况,计划对求助者采用的咨询方法及咨询原理如下:(1)正面、积极引导教育咨询原理:通过与求助者会谈,告诉他学校和老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