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大连理工大学《工程抗震》大作业
学习中心:姓名:学号:
题目二:底部剪力法。
某六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造于基本烈度为7度区域,场地为Ⅱ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结构首层层高4m,其余各层层高3m,经质量集中后,各楼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分别为:G1900kN,G2G3G4G5700kN,G6650kN。结构的基本周期为065s,阻尼比为005。求各层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解:由题目可知,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由于题目没有给出基本地震加速度的值,一般理解为015g),且为多遇地震。查《建筑设计抗震规范》表
5141表可得:amax008。
由题目可知,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Ⅱ类场地类别,查《建筑设计抗震规范》表5142表可得:Tg040s。
钢筋混凝土结构阻尼比题目已给出,为ξ005,则: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曲线衰减系数:γ09(005ξ)036ξ09阻尼比调整系数:η21005ξ00816ξ1
则:α1(TgT1)rη2αmax(040065)09×10×008≈005
因为:T1065s>14Tg14×040056s,035Tg040s≤055。查《建筑设计抗震规范》表521表可知,δ
008T1001008×065001≈006
f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FEkα1Geq005×(900700700700700650)×8518488KN
各楼层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iGiHiFEk1δ
∑GjHji123,
∑GjHj900×4700×7700×10700×13700×16650×1948150KNmF1k900×4×18488×1006481501299KNF2k700×7×18488×1006481501769KNF3k700×10×18488×1006481502527KNF4k700×13×18488×1006481503284KNF5k700×16×18488×1006481504042KNF6k650×19×18488×1006481504457KN
题目三:多层砌体结构选型与布置应遵循哪些原则,请逐一详细阐述。
答:多层砌体结构选型与布置主要遵循五项原则:一、结构布置
1对于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的结构布置方案,其次考虑采用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布置方案,避免采用纵墙承重方案。
2纵横墙应对称、均匀布置,沿平面应对齐、贯通,同一轴线上墙体宜等宽匀称,沿竖向宜上下连续。
3在烟道、风道、垃圾道等部位,应避免墙体的局部削弱。4当地震烈度为8度或9度且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设置防震缝。5楼梯间不宜设在房屋的尽端或转角处,否则应采取局部加强措施,如
在楼梯间四角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等。二、房屋的总高度与层数
1调查表明,随层数增多,房屋的破坏程度也随之加重,倒塌率随层数近似成正比增加。因此一般情况下,层数和总高度要给与一定限制。
f2对医院、教学楼等及横墙较少的多层砌体房屋,总高度应比常规规定降低3m层数相应减少一层;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