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呼吸机的基础知识(基础篇)摘要:讲述对呼吸机的基本认识和简单的介绍原理以及对呼吸机的人机界面的学习,这对以后开展呼吸机的维修和基本操作起了很大的帮助作用。关键词:起源功能术语AbstractThisarticleexplai
sthebasick
owledgeo
theVe
tilatorsa
di
troducedthesimplepri
cipleaswellasve
tilatorlear
i
gi
terfacewhichishelpfulcarryi
goutbreathi
gmachi
emai
te
a
cea
dbasicoperatio
KeywordsOrigi
,features,terms呼吸机是一种常用的急救与生命支持设备,它广泛应用于急救、麻醉、术后恢复、呼吸治疗和呼吸维持,在医院设备中占有重要地位。据美国呼吸病学会抽样统计,目前因呼吸机的普遍使用,使临床抢救的成功率大大提高(约提高了50)。20世纪初,随着电力技术的运用,体外负压技术得以研究和发展。1928年,Dri
ker和Shaw发明“铁肺”箱式负压治疗机,成功抢救8岁患脊髓灰质炎的小女孩,开创了“机械通气”史上的里程碑。在3040年代,欧美脊髓灰质炎大流行,铁肺、胸甲式和袋式体外负压通气机大量使用,取得一定效果,但对ARDS无效。20世纪初,人工气道技术和喉镜直视气管插管技术成熟,正压通气在麻醉和外科领域得以迅速发展。1940年,第一台间歇正压通气(IPPV)麻醉机被发明,用于胸科手术和ARDS。1946年,Be
et公司研制出世界第一台初具现代呼吸机基本结构的间歇正压呼吸机PR1A(气动气控压力限制型)。同年,Bird公司也研制出BirdmarkⅦ。1950年,E
gstrm公司研制出第一台容量切换型呼吸机,标志着第二代呼吸机的诞生。60年代后,随着半导体和电子技术的发展,由电子器件控制、监测、气体的压力和容量及带简单报警功能的呼吸机被开发出来,如Servo900ABe
etMA等。在这一阶段,由于大量临床经验的积累和研究,一些新的机械通气概念和技术得以发展和应用,如PEEPCPAPIMVSIMV等出现。80年代以后,人们对呼吸生理的了解更加深入,此时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发展成熟,机械加工工艺日臻完善,这些技术引入呼吸机的设计和制造之中,使呼吸机的性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981年,Servo900C研制成功,通气模式多、稳定性好、监测报警参数多、氧浓度调节灵活、同步响应时间短,使其在整个80年代10年间,占有一定优势。同时代的还有:PB7200Bird6400等。90年代,临床对呼吸机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要求更高,在电子机械方面研制出高速比例阀,开发Servo300A,用了两个高速比例阀。自80年代以来,呼吸机的通气模式有了很大的发展,在普通定压和定容型通气模式的基础上相继出现了以下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